对强度的要求高,还要耐腐蚀,一般使用铜合金一次浇铸而成,不能有沙眼、气泡,这样的制作工艺大唐是做不到的。
不过转念一下,做大船的螺旋桨不行,可以做小船的。做一些用螺旋桨的快艇也不错。
只要有了正确的路线,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总有一天,使用螺旋桨的大船会出现在大唐的。
想罢,张妙声便道:“其实明轮也有它的缺点。在明轮的前缘,桨叶将水向后下方推出,在明轮的后缘,桨叶将水向后上方推出,相当大一部分的动力被浪费于将水上扬或下推的过程中。所以明轮并不是最高效的。”
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李泰仔细想了想便明白了:“那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最高效的?”
张妙声不答,指着不远处的虎子,他正在玩着手拉飞盘,飞盘呼的一下飞得老高,再慢慢地掉下来。
李泰会意,过去找到虎子,跟他借飞盘一玩。
李泰玩了几下就明白了,这玩具有点像竹蜻蜓。
竹蜻蜓晋朝就有,很多小孩都玩,并不稀奇。
竹蜻蜓只是一个薄薄的竹片,两边各削一个斜面,插一根笔直的竹棍子,用两手搓转这一根竹棍子,竹蜻蜓便会旋转飞上天。
而这个飞盘有三片叶片,每个叶片都倾斜了一定的角度,当它转起来后,也如同竹蜻蜓般飞上天。
李泰深思了一会儿,终于明白这个飞盘是其实是竹蜻蜓的升级版。
竹蜻蜓能飞起来关键就在那两个削出来的斜面上,而这个飞盘的叶片直接就做成斜的,这就意味着叶片做成斜的,旋转起来,就会产生力量。
李泰连忙跑回张妙声身边,告诉他这个发现。
“对,这就是螺旋桨,他就是从竹蜻蜓演变而来的。。”
“螺旋桨?”李泰又知道了一个新名词。
“螺旋桨转动起来就会产生风,正是风的力量将飞盘带上天。你想想看,螺旋桨如果放入水中,它转动起来会带动什么?”
李泰顺着他的话说道:“会带动水,所以螺旋桨转起来会推动水,就像推动空气形成风一样。而且螺旋桨全部都在推水,力量没有一丝一毫的浪费。我明白了。”
李泰又有了新的研究课题,不过这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路。
螺旋桨做多大?叶片要多少片?叶片要倾斜多少?这些都要一一试验。
明轮只有部分浸在水中,它的轴是在水面上的,比较容易做。
但螺旋桨浸在水中,这就意味着它的轴和相应的传动装置大部分都浸在水中,怎样让船密封保证不进水,也是一个难题。
而且螺旋桨还有半浸桨和全浸桨,要研究透太复杂了。
历史上螺旋桨刚刚应用在船舶上时,性能远不如明轮,经过了多年的不断迭代后,才超越明轮,取而代之的。
张妙声把李泰带入了一个新世界就不管了,却不知他把李泰带入了一个大坑,也不知李泰能不能研究出来实用的螺旋桨,还是陷入漫长的研究中毫无寸进。
不过只要李泰能研究出哪怕一星半点,对船舶的发展也是非常重大的进步。
第156章 坐明轮船兜风,说螺旋桨原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