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章 听三国,寻三十六计[1/2页]

大唐广播站 携风系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唐的听众们,晚上好。又到了九天广播的时间,我是小糊涂仙。”
      这声音一响起,满城的百姓欢呼起来,个个向天行礼,口称“拜见仙人”。
      虽然刚才有短暂的中断,但长安人担心了好一阵子,现在仙人的声音出现,就可以放心了。
      “刚才的歌曲是《一剪梅》,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不知道有没有人能领悟到其中的意境?”
      梅花有雅致有气节,不畏霜雪,故而从古至今倍受推崇。远的不说,从南北朝时就有咏梅诗流传,咏梅可是文人的最爱。
      但对于大唐人来说,咏梅的歌却是第一次听到,不但文人喜爱,连普通百姓也听得津津有味,当真是雅俗共赏。
      “接下来又到了评书《三国演义》的时间,大家等了这么久,想必都急着要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不过在听评书前,我先说一下三国中藏着的秘密。
      三国中有许多谋略,可以总结为三十六计。这三十六计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据说是南朝宋将檀道济所著,到明清时编撰成书,广为流传。唐朝还没有这个说法,只有孙子兵法十三篇。
      张妙声特意提出三十六计,就是要让大唐人有一种三国中藏有仙家谋略的感觉,激发他们探索三国中秘密的欲望,让三国更加受欢迎。
      李世民一听这话,当时就不淡定了。
      原来仙人有一套谋略,共三十六计,将三十六计藏在《三国演义》里,只要能参透,就可成为兵法大家。
      若是能参透这三十六计,大唐必将战无不胜。想到这,他的心里更加火热。
      “在三国演义中,这三十六计都用上了,有些计谋还用了不止一次。我在此抛砖引玉,说一下上次评书里的一个计谋。
      上次的评书说到宦官和外戚相斗,董卓趁乱夺取洛阳。董卓这招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本来指的是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喻为乘人之危谋取私利。趁火打劫之计就是利用敌人危难之机,果断地打击对方。”
      李世民听到这番解说,极其赞同,因为他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就遇到过几次这种情况。
      当年瓦岗大军逼近洛阳,李世民表面上率军驰援洛阳,实则趁火打劫,想趁机拿下洛阳。只不过当时时机未成熟,他便果断放弃,先行撤军回去,坐看瓦岗军和隋炀帝相斗。
      而“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新皇登基,朝局未稳,颉利可汗趁此时机,率突厥铁骑十余万挥师南下,直逼长安,也是趁火打劫的例子。
      李世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相印证,知道仙人所言不虚,趁火打劫之计确实是克敌制胜的好计谋。想到还有三十五计,心中更加热切,想要从三国中探索出所有的计谋。
      可惜房玄龄等人不在身边,不然可以一起听三国参悟其中道理。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人多了参悟三国中的道理也快上许多。不过也不打紧,明天再聚在一起参悟就是了。
      张妙声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才不紧不慢地说:“三十六计我只解说一计,其余的就请各位自行领悟了。”
      李世民说到他说只解说一计,舒了口气。
      作为统治者,他可不希望兵法计谋这类的知识天下皆知,最好只有他手下的将领得知。所以仙人解说计谋时他十分担心三十六计被传遍天下,但仙人说只解说了一条。
      这也对,法不轻传嘛。那剩下的就各凭本事,能领悟多少是领悟了。这一点李世民自信大唐的能臣不会输给别人。
      “好了,请各位接着收听评书《三国演义》。”
      上次说到董卓欲杀袁绍,正是紧要之处,长安听众们等了一个月,都

第12章 听三国,寻三十六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