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唐玄宗的影响下,李唐王室都十分热衷音乐,如大哥宁王善吹横笛,四弟岐王善打羯鼓,其他王公贵族们自然也要附庸风雅。精通音乐的王维,自然备受王公贵族青睐,常常成为宴会座上宾。
721年端午节,宁王举行家宴,邀请岐王、王维等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一起参加。
宁王名叫李宪,是唐睿宗的长子,曾是名正言顺的太子。
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将父亲唐睿宗推上皇帝宝座。李宪思之再三,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三弟李隆基,就主动让出了太子之位。从此,肆意享受富贵闲逸的人生。
他喜欢娇妻美妾,府中养有能歌善舞的绝色家妓数十人,日日陪他笙歌燕舞、饮酒作乐,日子过得好不潇洒。
可是,一年多前,在一次出游中,他意外发现,崇文坊有一家烧饼铺子,烧饼郎君的娘子长得婀娜多姿、楚楚动人,人称“烧饼西施”。
宁王不见则已,一见倾心,竟为之神魂颠倒起来。几天后,就派人给烧饼郎君送去一些聘礼,命他即日就将娘子送入宁王府中。
烧饼郎君和娘子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夫妻俩伉俪情深,感情甚笃。
面对宁王如此荒唐无理的要求,烧饼郎君当即退回聘礼,抵死不从。
宁王见他敬酒不吃吃罚酒,恼羞成怒,不由分说地派人强行将其娘子抢入府中,纳为爱妾。
如此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夺人爱妻,天理何在?天理难容。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娘亲。”烧饼郎君心如刀绞,跪倒在地,祈求老天开眼,讨回公道。然而,老天并不能帮他。
那么,就豁出自己这条性命吧!只要能救回娘子,即使赴汤蹈火,他也在所不惜!然而,反抗真的有用吗?
看着没有娘子的空荡荡的烧饼铺,烧饼郎君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为了娘子,他毫不怕死,不惜为娘子搭上他的身家性命,但他却怕他的反抗,不但无法救回娘子,反而会害娘子在宁王府里受尽羞辱、生不如死……
从此,烧饼郎君消沉了,他关掉了烧饼铺子,消失在长安街头。
不知道过了多久,烧饼铺子又开业了。只是,原本健朗挺拔的烧饼郎君,已消瘦憔悴得不成人样。似乎一阵狂风吹过,就会让他步履踉跄,站立不稳。
不过,他烙的烧饼,口味还是那么好。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烙的烧饼的形状。蚀骨思念娘子的他,将每个烧饼都做成了心的模样。
一个个心形烧饼,在阳光照耀下的长安街头,格外醒目。
知道内情的人,看到这些心形烧饼,总会忍不住长叹一声。叹造化弄人,叹命运无常,叹有情人不能长相厮守……
与此同时,如获至宝的宁王却心满意足。他视“烧饼西施”为掌上明珠,对其宠爱有加。然而,不管宁王对她如何软硬并施,她始终面无表情,不为所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她独自一人,以泪洗面,对月长叹。
721年端午节,刚好是“烧饼西施”入宁王府一周年纪念日。宁王特地为她举办家宴,讨她欢心。
宴会上,笙箫齐鸣,管弦齐奏,觥筹交错,歌舞升平。和其他宾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维一直低头喝酒,沉默不语。
和王维一样的,是坐在宁王身边的“烧饼西施”。从步入宴席开始,她始终愁眉不展,偶尔露出笑容,也是强颜欢笑。似乎所有的欢声笑语,都从她耳畔悄然划过,不曾在她心里留下一丝痕迹。
“爱妾,一年来,本王对你宠爱有加,让你享尽了世间的荣华富贵,你还有什么不开心的?莫非还在想念你那卖烧饼的相公?”酒过三巡,宁王实在忍不住了,侧身问她。
“烧饼西施”依然低着头,默然不语。很多时候,女人的不否认,就是承认。宁王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了,一股无名火“蹭蹭”往上蹿,当即传令下去,将烧饼郎君带来府中。
不知何时,烧饼郎君被带入府中。满座宾客无不抬头看他。只见他身穿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青色长袍,身形虽然消瘦,但却站姿挺拔,不卑不亢。眉宇之间,自有几分傲骨。
他环视众人,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宁王身边的女子,不正是他一年来朝思暮想的娘子么?
几乎在同一瞬间,“烧饼西施”也抬起头来,一眼看到了前夫。刹那间,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心痛得无以复加。
四目相对,却无法倾诉;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认!对两个深深相爱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的吗?
忽然,“烧饼西施”鼓起勇气,“霍”地起身,疾步走下台阶,在距离前夫一步之遥处驻足停下。两人你看我,我
第19章 烧饼西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