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年的一天,父亲高高兴兴地拿着一本书对我说:“希望你认真读读这本书,真是写文章的高手,议论文写得如此生动,笔锋犀利,妙笔生花,可谓空前!”这本书是《新民主主义论》。我读了,有些句子我现在还记得。比如,当说到资本主义时,形容说,“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当说到运动时,形容说,“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
      没过多长时间,不知又是谁给了父亲一本书,还是叫我好好读。我一看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又认认真真地读起来。
      读高中时,语文课本里有一些的文章,听老师讲解分析,我更是对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讲道理深入浅出,巧打比方,妙趣横生。在《反对党八股》这篇文章中,他说空洞无物、文理不通的长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他讽刺没有真才实学又夸夸其谈的人,用一副对联给他们画像。时经60年,我还记得是:
      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这篇文章中,号召全党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和作家要认真向群众学习语言。他正是向老百姓学习语言的典范。
      因为爱读的书,上高中时,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些著作单行本。(那时还没有《选集》)
      《选集》第一次出版,我就买了一套《毛选》,在当时,除了党员很少有人买。工作了,我挤时间学习《毛选》。我会背诵已经刊登的每一首诗词。
      文革期间,《语录》随身带。文革一开始,我就挨斗、罚劳动改造,后来又蹲牛棚。在那样的非常时期,在那样的特殊环境中,我想写出自己的感受,又想长期保存自己用心血写的文字,就随手写在了《语录》本的空白处。那些以诗的形式写在《语录》中的文字,也全部写在了这篇小说里。
      在我蹲牛棚期间,解放军同志发现了《语录》本里的那些诗,断定针刺像的绝对不是我,解放了我。
      朋友,您该知道我的小说为什么取这样的文题了。

后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