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八月初,明军攻克河北及大都后,明太祖朱元璋于八月十五日命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率军攻取山西,命副将军冯宗异、偏将军汤和与平章杨璟率部从征。此时盘据在山西的太原守将扩廓帖木儿,因长期内讧,已成为强弩之末,且在元顺帝北逃时,奉命出兵雁门关,经保安州、居庸关至大都。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徐达及时制定了攻取山西的战略方针,指出:“王保保率师远出,太原必虚,北平孙都督总六卫之师,足以镇御,我与尔等乘其不备,直抵太原,倾其巢穴,则彼进不得战,退无所依,此兵法所谓批亢捣虚也。若彼还军救太原,则已为我牵制,进退失利,必成擒矣。”遂分兵两路,北路作为主力,由河北径取太原,南路作为策应,由河南北向,会师太原,形成南北合围之势。北路由徐达亲自领军,一路连克保定、真定、井陉、平定、寿阳。十一月二十三日,进抵榆次。遣使令南路军迅速北进,夹击太原。南路由冯宗异、汤和率师于十月渡河北上,相继攻克武陟、怀庆、泽州。初卞日,攻取潞州时,接到徐达迅速北进的命令,遂日夜兼程北进。扩廓帖木儿率军进至保安州,获悉明军西攻太原,挥师回救,两军在太原附近遭遇。徐达率兵夜袭,大败元军,扩廓帖木儿西逃。明军于十二月初一日攻取太原,乘胜分兵取平遥、介休、盂州、管州等地。南路军于洪武二年元月初五日与徐达会师太原。十九日,命常遇春攻取大同,二月初七日明军进抵城下,元守将弃城而逃,遂克大同,山西平定。元中原残部,从此被逼到陕、甘一隅。
明洪武元年五月至八月,明北伐灭元。
在明军攻占山东、河南以及潼关以后,元朝大都已经处于明军的弧形包围圈中,攻取大都的条件业已成熟。洪武元年五月二十一日,明太祖朱元璋亲抵前线汴梁,与诸将商讨攻取元都之决策。他采纳征虏大将军徐达提出的直捣元都的主张,并据图指示:“北土平旷,利于骑战,不可无备,宜选偏裨提精兵为先锋,将军督水陆之师继其后,下山东之粟以给馈饷,由邺趋赵,转临清而北,直捣元都,彼外援不及,内自惊溃,可不战而下。”为使这一战略意图能够很好地得以实现,他还将亲自绘制的《征进阵图》交给徐达。六月初,徐达令河南各军向河阴集结,各卫粮船由济宁,保障后勤供应。七月二十九日,他又遵朱元璋之命,令都督同知张兴祖、平章韩政、都督副使孙兴祖、指挥高显等率益都、徐州、济宁之师集结于东昌,等待与河南诸军会师北进。闰七月初二日,明军出师汴梁,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卫辉、彰德、磁州、邯郸、广平。十一日至临清,遂令集结于东昌之师来会,且令参政傅友德开通陆路,都督副使顾时开通河道,于十五日水陆两路并进。师至德州,会征虏副将军常遇春、张兴祖、高显、毛骧、程华等师北进。二十日下长芦、青州,二十三日至直沽,二十五日败元军于河西务。二十八日克通州。元顺帝见大势已去,遂于当日夜三鼓携太子、后妃出建德门,由,居庸关逃往上都开平。八月初二日,徐达等进师攻取元都,至齐化门,令将士填壕登城而入。徐达本人亲自登上齐化门楼,杀死元朝监国宗室淮王帖木儿不花和右丞相张康伯等人,并俘诸王子6人,封存府库图籍宝物以及故宫殿门,令兵守卫。命令士卒不得侵暴抢掠,居民各安其业。同时遣将巡逻古北诸处关口,又命指挥华云龙经理大都,新筑城垣。
点评:攻取大都之役的胜利,从根本上摧毁了元朝的统治,使残存在各地的元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为明太祖朱元璋最终统一中国,夺取了战略上的绝对优势。
明洪武二年二月至十二月,在明北伐灭元之战中,与元军在陕西和甘肃等地进行作战。
&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五十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