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教。由此可见,伊斯兰教在明代蒙古相当盛行。这可能与当时的东西蒙古都深受伊斯兰教影响不无关系,否则无法解释身为蒙古大汗汗室的重要成员之一,成吉思汗的孛儿只斤“黄金家族”的嫡裔,并且政治地位和权力仅次于大汗的东蒙古第二号人物“吉囊”,竟然起了一个穆斯林名字这一特殊现象。
以上仅仅根据现有的蒙、汉文文献史料的零散记载,初步探讨了明代蒙古人除黄教以外的宗教信仰问题。当然,这些文献史料提供的只是一些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教名性质的人名而已。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这种具有浓郁的宗教特色的人名进行辨异勘同和对音,尽可能精确地复原原来叙利亚语人名和阿拉伯文人名,揭示这些人名背后所隐藏的宗教信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代蒙古人在宗教信仰方面的新旧并存和复杂多样的一面。除了这里提供的这些人名耐人寻味之外,至于更多的有关这些蒙古人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细节,尚无从谈起,不得而知。明代东、西蒙古人中,特别是在其上层贵族首领当中,有很多穆斯林。然而他们的宗教生活、思想意识究竟是什么样子,因限于有关方面文献史料奇缺等客观条件,所知不详。实际上,这方面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确实不少。笔者觉得要做到较深入地研究和相对完整地勾勒出明代蒙古人的宗教信仰的真相及全貌,尚待更多新史料的发现和利用。
注释:
1 [日]冈田英弘:《北元奉祀圣母玛利亚考》,《国立政治大学边政研究所年报》,台北1970年版。
2 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6页。
3 乌兰:《〈蒙古源流〉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333页。oriani,蒙元时代蒙古语称其教士为erkekun,其复数为erkeku,本意为“领袖、缔造者”,元代回鹘和蒙古人借用来表示基督教。参见林梅村《英山毕昇碑与淮南摩尼教》一文,载《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5 《明宪宗实录》,成化元年十一月辛未条。
6 乌兰说按两《黄金史》,将1452年视为他的即位年,将1465年视为卒年,其在位年数就是14年,这与《明实录》的12年只差2年,只是卒年比明代汉籍所记要早1年。请参见乌兰:《〈蒙古源流〉研究》,第334页。
7 参见乌兰:《〈蒙古源流〉研究》,第301页。
8 宝力高校注《黄金史纲》第124—125页载:“与阿黑巴儿只吉囊二人盟会瓦剌于明安哈剌之地。瓦剌已先期到达明安哈刺……瓦剌的也先太师、阿卜都拉·扯臣、撒都剌、额格台、拜答剌,阿剌帖木儿、哈丹帖木儿、阿把巴乞儿大同、脱欢忽木赤、罗巴锡诸太师率领一千人马星夜兼程……掀动着寒风来。”,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9 参见[法]伯希和著、耿昇译:《卡尔梅克史评注》,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85页,注9巴伊图拉baitu条。
10 参见宝音德力根:《十五世纪前后蒙古政局部落诸问题研究》,第37页。
11 参见朱风、贾敬颜译:《汉译蒙古黄金史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9页。
12 参见珠荣嘎:《“野乜克力”释——兼与和田清博士的“乜克力”即kr说商榷》,卢明辉、余大钧、高文德编:《蒙古史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3 参见宝音德力根:《十五世纪前后蒙古政局部落诸问题研究》,第74页。
14 参见[日]和田清:《东亚史研究·蒙古篇》,东洋文库昭和34年版,第393页。
15[法]列维:《所谓乙种吐火罗语即龟兹语考》,[法]谢阁兰、伯希和等著,冯承钧译:《中国西部考古记吐火罗语考》,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7页。
16 参见韩儒林:《突厥文〈阙特勤碑〉译注》,《韩儒林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01页。
17 参见《明宪宗实录》,成化十九年五月壬寅条。1486年明朝才得知“亦思马因已死的消息”。
18 参见朱风、贾敬颜译:《汉译蒙古黄金史纲》,第89—90页;罗桑丹津《黄金史》原件影印本,第161b—162b页,蒙古国国家出版社1990年版。和田清认为《蒙古源流》所载火鲁剌思部脱火赤少师或许是朵颜卫的脱火赤也未可知。胡日查亦持此说。
19 参见乌兰:《〈蒙古源流〉研究》卷6,注释第8亦不剌因太师ibarai tayii条。
20 参见[日]间野英二:《十五世纪初期的蒙兀斯坦》,《东洋史研究》23—1,1964年。
(21) 参见宝音德力根:《十五世纪前后蒙古政局部落诸问题研究》,第78页。
(22) 参见乌兰:《〈蒙古源流〉研究》卷6,注释第8亦不剌因太师ibarsi条。
(23) 参见[日]冈田英弘:《达延汗六万户的起源》,《榎博士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1975年。
(24) 萨冈彻辰:《蒙古源流》卷5,乌兰译文第75页。
(25) 托克马克,当即古碎叶城所在地的tokak,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汉译“托克玛克”。参见乌兰:《17世纪蒙古文史书中的若干地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4期。
(26) 和田清认为此阿八丁王或哈巴王是脱脱不花之弟阿黑巴儿只吉囊。参见该氏著、潘世宪译:《明代蒙古史论集》上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77页。宝音德力根认为阿八丁王男哈剌苦出既是也先之婿,又是外甥。参见该氏《十五世纪前后蒙古政局部落诸问题研究》,第37页。
(27) 参见萨冈彻辰:《蒙古源流》,那散巴勒珠尔合校本,内蒙古人民出版1980年版,第184页。
(28) 参见乌兰:《〈蒙古源流〉研究》,第162—163页。
(29) 参见罗桑丹津:《黄金史》,原件影印本,乌兰巴托蒙古国国家出版社1990年版,第115b—116a页。
学而远行之----揭开神秘的西域(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