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对联自然出自于湘阴名士左宗棠之手。|\ao~shu~8c~o~\|
算起来左宗棠这年愈二十五岁,已经被连续几届进京会考碰得焦头烂额,左家家道并非富庶,最近一次进京还是夫人周怡端拿出私房体己钱,又变卖了娘家陪嫁来的首饰他才得以成行。怎奈科举之路漫漫而修远,似乎永远也无法走到尽头。
不得已左宗棠只好屈身来到醴陵做一名教席先生。恰好陶澍于此时荣归故里,醴陵地方官素知左先生文采卓越,便召他书写了一幅欢迎对子挂于县馆,谁想却触动了陶大人的情怀,非要亲自会晤对联的作者。
其时陶澍年过花甲,已是名满天下的重臣、三湘读书人的偶像楷模。而左宗棠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草头百姓,身上唯一获得的举人功名,还是当初假借他人“文凭”混到手的,就连左宗棠也搞不清自己被录为副榜第一十八名,究竟是运气太好还是运气太差?反正从那之后他再进考场就不曾顺畅过。
不过面见陶大人,左宗棠并未表现出阿谀奉承甚至卑躬屈膝。也许是这几年科场挫折磨平了少时意气风发的棱角,他很少开口讲话,一般都是陶澍发问他来作答,态度却是不卑不亢……
陶澍赞赏了一番左宗棠的文思,突然奇怪地发问:“像你这样才华,为何不去考取功名为朝廷所用?”
一句问话像无情的皮鞭,抽打在左宗棠脸上火辣辣疼痛,他激动不已地把参加京城会考的委屈合盘道出。有一届他拟定的标题是《置省》,重点强调陆路国防的重要性,必须提升西北方的行政级别,建省
第十九章 皇家隐私 8[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