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首发
(大年初一头一次更新,老回在此祝各位老大新春幸福快乐!)
李家军独立支队主力携带大量粮草军械及时赶来增援,这让上校李秀成吃了颗定心丸,连日里抑郁憋闷的心情也像天气变得晴好起来。
可远水流到面前成了近水,却依然无法马上解渴——两军相隔着三四百米长的高峰深峡,对过那票人马如同大臣拜见皇后娘娘,只能看在眼里馋在心头,他奶奶的就是不能很快入港!
如果放在当代社会,军队有专们的工程舟桥部队,跨越这么宽的峡谷,一座临时性野战钢架桥对接起来,大部队就将源源不断地渡过天堑。但眼下的时间段是在晚清时期,军队正规化建设起步较慢,各军种兵种还很不完备,这也提醒上校应立即着手成立工程兵部队,免得像现在这样临拉屎才想起盖厕所。
陆地走不通只好寄希望于空中。一切取决于上校精心策划的空降行动可否顺利完成,而空降行动的前提是双方需要做详细沟通。上校在这头组织能工巧匠研制简易滑行伞,样品制造出来之后,必须把全部工艺流程传授给苏三娘他们进行批量生产。
因此,上校灵感突发所发明的大清版无线网聊,便格外突显其必要性跟紧迫性。
“郜云官——”
“有!”
“准备好器械家伙,老子要跟对面网聊!”
“遵命!来呀,把网打开,伺候上校同大部队聊天!”郜云官亲自指挥随从做前期工作,忙碌着从马背上卸下木炭、蓖麻绳、白布被里等“网聊”用具。
想到即将同美艳的军界女领导苏三娘,进行人类文明历史上的头一次网对网交流,还他娘的附带远距离视频功能,上校对自己的天才发明相当自傲!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打开网。鉴于历史和时代科技发展有其局限性,缺少微波传输及通讯光缆设备,上校自然不可能利用互联网络,他只好因陋就简使用一种绳网。这种网是紫荆山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拿麻绳织就,外观近似渔网,网线网眼比较粗大,主要用途是悬挂在树梢上捕捉大一点的飞禽,有时一网罩下来能够捉到十几只山鸡野鸭。上校的绝妙创意便是以这种网作为基础平台,实现远距离交流联络。
第二步,在已经打开的网上布置界面。捉鸟的网本身无法储存传递信息,所以需要在网上设置临时页面。页面材料由白色或浅黄色的漂染布构成,原始用途是充当被子的衬里;上校此前已把山人村附近人家的被面搜掠一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再将各家各户的被里也统统征集充公,用作了信息储存系统。
第三步,草拟信息,编辑文件。上校吩咐手下大批量收集木炭,捣碎后研磨成黑色粉末,添加少量石灰粘土等辅料,盛在容器里加入清水搅拌均匀备用。接下来是动用大号的毛笔,毛笔前身为普通家庭必备的扫院子的扫帚,加麻丝及畜生鬃毛
第六章 无线网聊 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