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章 虚虚实实 4[2/2页]

忠王远征史 回马一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官认为此举欠妥,且不说农妇这样做有不得已的理由,就为了跟在队伍后边这100多号人,也当慎重处理。扣押天王的全是他们屋里的女人,假如采用雷雳风行的严酷手段予以镇压,四个新组建的分队被激怒哗变怎么办?
      “你们俩都别吵,就不能让老子头脑清静片刻吗?”上校脸色极难看,战场上胜利的喜悦已经被左右为难冲淡了。
      确实挺难。
      眼下上校能够支使的武装力量只有一支40几人的精兵队,其成员皆为四个分队临时抽调的头目。预防兵变的最好办法是让这些正副分队长归建,安抚各分队农夫朋友们的情绪。可如此一来精兵队就几乎没人了,上校变得两手空空无兵可用,倘若盛怒之下的村妇群起而攻之,别说救人了,恐怕连上校自己也只能抱头鼠窜……
      这还并非关键。村妇闹事的动因是担心她们的男人有个三长两短,却不知她们的老公、父叔、兄弟们在战场上压根派不上用场,最多也就发挥一下晾晒展示被单之类的辅助作用,所以此役的伤亡数接近为零。人安然无恙回来了,闹事的理由不存在,愤怒和动作的烈度自然下降,洪天王及王娴雅等人的安全可保无虑。
      关键在于上校通过这次事变意识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这个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今后带兵打仗的麻烦少不了!
      这问题是——农民兄弟为什么要当兵打仗?他们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历代农民起义的原因只有一个:实在活不下去了!土地兼并,徭赋沉重,贪吏盘剥,酷绅压榨……于是揭竿而起。反正早晚都是个死,与其饿死倒不如造反。可这属于被逼无奈和一时冲动,缺少持续的热情动力。
      当然升官发财是另外一种动机或动力。自打从宋代开始,各朝各代似乎都有重文轻武倾向,寻常百姓很少离家当兵,无论是官军还是造反部队,兵员成分以流氓盗匪居多,这类人投军的目的只有一个:投机,搏它个封妻荫子!
      上校认为物质鼓励的作用远远比不上精神激励。想想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吧,那士气和决死的勇气岂是几块银洋一个官职能够买得到的?若要人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心甘情愿为你拼死卖命,必须树立起坚不可催的信仰。在这个信仰的光辉照耀下,怂包可以变强汉,懦夫可以变勇士。
      缔造这么具有煽动诱惑力的精神体系,上校觉得有难度。照搬现成的会怎样?那头的太超前,而洪天王的拜上帝教过于儿戏,好象劣质气球一捅就破。
      老子他妈的到什么地方去找一套伟大的理论蒙骗群众呢?
      上校罕见地感到自己力不从心。
      他边走边想着这些比较深刻的问题,直到童阿六拽了拽他的袖管,才发现前方有人拦住去路……
      ?
      a{lor:f00textderation:underle}
      首发首发

第三章 虚虚实实 4[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