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队500人马为主,配属一大队火枪中队,支队炮兵连一个炮排三门西洋火炮,特战大队和直属大队侦察中队抽调人员组成的一个小分队18人,另外在战场外围负责侦察、警戒、侧应及后勤支援人数约一个半中队,敌我军力之比为1:2,在火力方面更是大大优于敌人,圆满完成战斗任务当不存在任何困难。
此战的难度在于怎样能够将李典元部一举全歼,而不是打成一场击溃战,同时还要尽量在消灭敌人的同时,尽可能不伤及他们所骑乘的军马,以备日后以二大队为班底组建李家军的骑兵快速反应部队……童阿六的作战设想是首先“引蛇出动”,以特战队及侦察队员混编的18人小分队做锈饵,佯装前去李典元部营区偷盗军马被发现,小分队且战且退,引诱李贼的骑军出营追击。
撤退的路线是事先实地勘测选择好的,由桂平城郊的平原地区向东南方山丘林地后退,十几里的坎坷路况不利骑兵发挥其速度,而小分队精选的18人都是会轻身功夫、能奔擅跑之辈,在丘陵地形奔行速度只比马队略逊,加之沿途节节抵抗滞敌,估计在小分队完全退入山区前,清狗们的大队骑兵无法完全将其追上并予包围。
待小分队诱使李典元骑兵主力出营追击后,事先埋伏在附近的一大队火枪中队,趁敌营兵力空虚实驰偷营战术,以一线攻击中心开花,然后向两翼迂回发展,端掉李典元的老巢,截断其主力的退路。
而二大队三个主力中队及大队各直属排级战斗单位,则预先在山区边缘的“牧羊谷”设伏。这个精心选定的包围圈三面环山,树高林密,十分利于隐匿部队行踪。谷内的地势虽然平坦但纵深较长而左右狭窄,大队骑军若想展开战斗队形非常困难,而一字长蛇似排开却对二大队的进攻异常便利。童阿六的盘算是:等小分队将敌人骑兵主力大部诱进“牧羊谷”,潜伏在谷外的火枪中队以密集火力从侧后方掩杀,采取“驱羊入栏”的办法把马队后军赶入谷内,而后用树障岩石和交叉火网封锁谷口,将敌人所有骑兵利用地势团团围困,己方则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居高临下发起冲锋,首先将沿狭长地形列阵的马队腰斩为数段,再以优势兵力迫敌放弃抵抗投降……
这一方案的最大好处是限制了清军骑兵的机动性,于山谷间预设包围圈,具有战术上的突然性,陷敌谷中则避免发生敌之溃逃,力求全歼而不使一人一马漏网。
——应当说童阿六的战术设计相当完美,诱敌深入,突袭大营,困敌于无法发挥速度和冲击力的绝境。当初支队长李上校批准执行这个战斗方案时,曾当众夸奖二大队长童阿六的脑筋有长进,已经具备了规划控制局部战场的运筹能力。
李秀成告别柴沟营地前往紫荆山区的第三天,代号为“偷鸡计划”、旨在消灭李典元部骑兵的军事行动正式展开。
?
a{lor:f00textderation:underle}
首发首发
第十六章 兵行诡道 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