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31.火爆的国债[2/2页]

重生80之先赚一个亿 闪灵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邱明泉握着存折和那些皱巴巴的钞票,心里忽然有点慌。
      “真的能赚钱吗?”他毕竟没有什么生意经验,“万一亏了怎么办?会不会没人买?”
      “你在质疑我?质疑你前世所在的世界里,资产数百亿的申楚集团总裁?质疑上过《财富纵横》的商业天才?”封睿皮笑肉不笑地道。
      “没有啦……”
      “如果重生一遍,知道了所有重要经济事件的节点,我封睿还会亏钱,那么你不如拿块石头,把我这块玉佩砸成粉末算了吧?”
      邱明泉讪讪地不说话了。
      他背上包,沿着郊外大路,搭上了半小时一班的公交车,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站在了熙熙攘攘的南京路上。
      虽然后世的他也一直生活在繁华的东申市,可是他的生活轨迹中,和这些精美的购物商厦并没有任何重合的地方。
      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它们的影像。
      “沿着这边走,看到西藏路口,就到了。”封睿指点着,显得格外地熟稔。
      果然,走了一小会儿,邱明泉就看到了标记着西藏路的十字路口,在那边上,一座气派又崭新的商场门前玻璃锃亮。
      “东申精品商厦”几个黑体大字赫赫闪光。
      还好,没有记错,封睿悄然舒了口气。
      他家境优渥,全家也都是当时著名商厦的常客,在他记忆中,“振兴商场”、“观海商场”、“精品商厦”还有“创兴商场”,都是他小时候常逛的地方。
      在最初,这里还是东海皮件商店、人立服装店以及采芝斋食品商店的所在地。
      一直到了1988年初,黄浦区人民政府才决定把这几家商店拆迁别处,在这里组建了东申精品商厦。
      “进去之前,先把钱取足吧。”封大总裁对着邱明泉道。
      邱明泉四下张望了一下,果然,商场旁边都不会缺少银行。十字路口不远出,一所小小的工商银行营业部伫立着。
      他跑了进去,从高高的柜台上把定期存折和爷爷的身份证递了过去,这个时候,没有计算机,没有磁条,所以连密码都没有。
      柜台里的营业员端详了他一下,如数地点好了六张十元现钞,又结算了大半年的活期利息给他。
      最后,用手写的方式在存折上写下了存兑数字,再盖上了私章和柜台公章。
      这是在中国通胀较为严重的80年代末期,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利息是828,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出来,可是要损失一笔极为可观的利息的!
      站在了精品商厦的大堂里,邱明泉有点发晕。
      比起后世的那些超级购物中心,这所小小的三层楼显得寒酸极了,可是这里经营的绝大多数商品,他依旧是望之却步,完全买不起的!
      门口的小广播里,甜美的女声在一遍遍做着新商厦的介绍。
      “亲爱的顾客们,本商厦正在试营业期间,竭力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和购物体验。
      “精品商厦是一家现代化的大型商业企业,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营业面积4000平方米,共有3个楼面。
      “以经营中、高档商品为主,包括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家用电器、金银饰品、皮件包箱、钟表等16大类近2万种商品,多为国内外名、特、优、新产品……”
      封睿微微一笑:“去三楼吧,直奔高档文具柜台。”
      邱明泉“哦”了一声,目光掠过一层那些玻璃柜台,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色彩鲜艳的女式服装,锃亮的男士皮鞋,笔挺的高档西装……
      沿着楼梯上到了三楼,他终于在封睿的指点下,看到了位于西北角的一个柜台。
      精美的玻璃柜台下,一排排漂亮的钢笔安静地躺在黑色的丝绒盒子里,只有少数样品打开了笔帽,刻意地露出了金色的铱金笔尖。
      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14k的金笔笔尖熠熠生辉,散发着历史和时光的骄傲。
      “英雄钢笔”四个刚劲的大字商标,铭刻在柜台边上,显得格外高档和霸气。
      精品商厦的文具柜台营业员王娟这几天一直很郁闷。
      商场新开业不久,领导力排众议,在原先的派克笔和万宝龙专柜旁边,特别给本地的英雄钢笔开了一个专门的柜台,说是要扶植国产精品。
      可是这生意啊,一直都不温不火的,瞧,这都试营业十几天了,整个英雄金笔柜台,也没有卖出去几支。
      说起来也不奇怪,国人要不就是购买几元一支的便宜钢笔作书写工具,要不就专门去买那些高档的外国金笔送礼,这种价格稍高的国产金笔,定位可真有点尴尬。
      说贵吧比不上那些高档外国货,可是也足够一个工薪家庭好几天的饭菜钱,普通人又哪里舍得买呢?
      她坐在柜台里,懒洋洋地看着玻璃柜子前那个趴着的男孩,一个人跑来看钢笔,还看了这么长时间。
      一看就是没钱。
      男孩子终于抬起了头,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有点羞涩和紧张,对着她道:“阿姨,这个钢笔,能不能拿出来给我看看?”
      1988年的东申市冬天,临近春节,街头格外寒冷,可是在这所老国企的铁栅栏大门外,却是人潮涌动,一片罕见的人海聚集。
      刘东风穿着厚厚的片警长棉袄,身板挺得笔直,站在人群四周,警惕地维持秩序。
      ——这些人,一个个手里拿着身份证,站在凛冽的寒风里,一大清早的排着长队,就是为了买什么这个厂子的股票?
      刘东风疑惑地看了看厂门口崭新的招牌,“东申市真空电子器件公司”的字样,金灿灿的底子,黑色的正楷字,看上去,是新换的呢。
      “小刘啊!你过来,帮我去买碗热豆浆。”厂门口的一间包子铺里,他的同事张俊啃着硕大的肉包子,颐指气使地发话了。
      他比刘东风大上几岁,根本不是什么正经警校毕业,却在这一次的转正中,堂而皇之地抢了本该属于刘东风的名额。
      原因无他,是个不大不小的关系户。这不,还没刚刚转几天,这些天面对刘东风,就明显不客气起来。
      刘东风犹豫一下,只好转身离开队伍,向着街道尽头的早点铺走去。
      ——没办法,队里谁都知道,派出所所长是这张俊的二叔。
      邱明泉没注意到刘东风就在这里,身边,一个老头和一个中年人排在队伍后面,而队伍的长度,还在增加。
      “大爷,您是这家厂子的职工家属啊?”中年人闲着无聊,开始和老头聊天。
      “我侄子是厂里工人,他家去年买了第一批股票,今年春节,真的分红了!”老头眼睛发亮,“说是能分百分之十几的红利,我们家一琢磨,这可不比银行存款差!”
      旁边就有人附和着:“可不是么,再说了,听说现在有的股票,还能转手交易呢!进可分红,退能转让,好事啊!”
      有人就怀疑了:“真能转让?我咋没听说真空电子的股票能买卖啊?”
      忽然,就在众人身前,一个清亮的男孩声音不紧不慢响了起来:“没错。已经有股票可以买卖了,不过现在真空电子还不在其中。”
      众人这可就吃了一惊,排在队伍里的,怎么还有个半大的孩子呢?
      排队的中年男人又惊奇、又好笑:“你个小娃娃,谁告诉你的啊?”
      占据了某人身体的封睿微微一笑,昂着头看向众人:“前年9月,延中实业与飞乐音响两只股票就已经率先允许在柜台交易了。地点嘛——我爷爷说,就在静安区。工商银行的信托投资公司,下面开了个静安证券部,那里就能买卖。”
      这一下,排队的老老少少全都镇住了。
      这说得有板有眼的,可不像是胡说啊!
      “你……你爷爷说的?”那中年男人试探着问。
      邱明泉点点头:“看报纸啊,叔叔。我爷爷说,报纸上都是公开的信息。”
      有人恍然大悟:“那今儿,也是你爷爷叫你来买这家的股票吗?”
      邱明泉一本正经:“对呀,我拿着爷爷的身份证来的。我爷爷说,买股票是国家提倡的、银行允许的,听国家的话,一定没有错。”
      原本还有点忐忑的人群看着他那天真可爱的小模样,都轰地笑了。
      就在这时,队伍的前面忽然骚动起来,一直有序的人群开始向前拥挤,工厂大门打开了!
      财务部的工作人员大声吆喝着:“大家不要急,不要拥挤!八点钟开始发售,请准备好身份证!”
      靠近大门的地方,摆上了长条桌,十几名会计人员紧张地开始摆放股票本和财务章、发票簿。
      这个时候,压根儿没有计算机,所有的登记都是人工手写,这十几万股票的售卖,就是一千四百五十张纸质的股票,每张100元面值,花纹清晰,似乎还散发着刚出印刷厂的油墨香。

31.火爆的国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