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琦被下人叫醒,看到熟睡的月心,并没有惊醒他,昨晚真是累坏他了,被下人伺候着穿好衣服、梳洗好,独孤琦走出屋,远远看到坐在游廊上的独孤胤,下人应该是奉她的指示来叫自己的,那自己昨晚的事,又怎么能逃过她的眼睛呢?
“昨晚累坏了吧?先不说这些,你今天打算怎么应对那些老臣。”
“风来将当,水来土掩;避实就虚,各个击破,还有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独孤琦自信的说。
“真有你的,跟打仗似的,那今天就看你的了。”
朝堂
“众位爱卿,十三皇女独孤琦对于抵制官商勾结很有见地先让她来谈一谈。”
“官商勾结,滋生,一直以来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贪官官官相护,沆瀣一气;奸商唯利是图,哄抬物价,最后弄得民生凋敝,百姓怨声载道,有道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抵制官商勾结,势在必行。首先,要加大朝廷对官员的管理,,并建立问责制度,建立养廉银制度。其次,朝廷要加大对商人的监管力度,设立相关管理机构登记造册,同时坚决打击地方豪强势里。最后,朝廷要严格控制民间资本。”
“十三皇女,老臣认为设立相关管理机构登记造册,这是公开纵容奸商合法化,皇上,商人会扰乱社会秩序,因此臣认为应该坚决取缔商人。”
“陈大人,商人扰乱社会秩序的确不假,但全部予以取缔,既不现实,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合理发展,国民的饮食起居,有哪一样离得开商人,难道全部要国家统一配给不成,再说女耕男织,一旦产生剩余又将如何换来生活必需品,那些不从事生产的士大夫,又将以何安身立命。所谓‘士农工商的顺序绝不能变,但商人决不可全部予以取缔。”
“十三皇女,臣有一事不明,还请您指教。”另一位大臣道。
“指教不敢,周大人请讲。”
“您刚才说‘士农工商的顺序绝不能变,那请您具体谈谈该如何操作。”
“士,是读书人,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廷应向百姓传达这样一种信息;至于农业,那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试想一个饿殍遍野的国家又有何兴旺可言,因此国家应奖励耕织,劝克农桑,保护耕地,休养生息;工业,是维持农业良好发展的保证,因此要兴修水利,修府库,高积粮,多种树;最后是商人,即利用,又打击,即限制,又监视。”
“但是如果商人壮大,威胁朝廷势力,又该如何?”第三位大臣问道。
“王大人,其实商人并不是最可怕的,她们没有土地,流动性极强,因此不容易形成气候,倒是由地主演变而来的豪强,垄断仕途、控制言路、干涉地方政治经济,必须坚决打击,予以取缔。”
“请问十三皇女,官官相护又该如何解决?”第四位大臣道。
“是这样,官员要多多启用庶族来打击士族,以科举的方式选拔人才,废除恩荫,察举,选拔真正的可用之才。”
“那十三皇女,能讲一下如何监管地方官员。”第五位大臣道。
“让御史院每年派官员私访,并建立问责制度,即朝廷每年派专人前去考核,加强官员廉政建设教育,设立养廉银制度,就是朝廷每年播出一部分地方税收奖赏给廉洁奉公的官员,养廉银只可用于统一配发的大米、白面、布匹等等。还有就是树立清官的楷模,让大家效仿学习,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打击贪官。”
“何谓控制民间资本,可否具体谈一谈?”第六为大臣道。
“好,民间资本说白了就是民间流通的银子,大量的现银流通,一来造成白银外流,二来会造成磨损浪费,造成白银升值,物价下跌,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同时,白银积聚在少数人手里,不仅可以哄抬物价,造成物价上涨,不利于国民经济稳定而且威胁江山社稷,因此必须予以控制,禁止地下钱庄,放高利贷,禁止私自铸币,私自将碎银子融为银锭,禁止囤积白银等等。”
“好了好了,我看琦儿回答的也差不多了,诸位大臣看来是辩不过了,那就到此为止吧。”皇上一脸喜悦,自豪的说,“独孤琦、独孤胤上前听旨!”
独孤琦忙跪下接旨。
“朕特命独孤琦前往户部任职,具体处理养廉银制度和地方财政税收事宜。独孤胤在吏部实行问责制度和御史监管制度,钦赐!”
“儿臣,领
921~22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