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豪放,不治生产,和同乡是辅公祏刎颈之交。隋朝末年,炀帝杨广动用大批民力修长城,建洛阳,开运河,征高丽,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伏威和辅公祏于613年率众起义,奔向长白山,不久又转战进入江淮一带,自称将军,屡败官军。617年正月,隋将陈棱奉命率8000精兵迎击杜伏威,但很惧怕他,不敢出战。杜伏威送给他女人衣服,称他为“陈姥”,激他出战。陈棱果然出战,杜伏威亲自出阵挑战,被陈棱手下将领一箭射中额头,杜伏威大怒说:“不杀你,誓不拔箭!”于是大呼冲阵,所向披靡,擒获射他的隋将,回阵拔箭后斩之,以其首级示隋军,再次冲阵,又斩杀数十人,隋军大溃,陈棱逃走。杜伏威军威大振,江淮一带的变民军纷纷投奔他。杜伏威选勇士5000,号称“上募”,厚待他们,与他们同甘苦,每次作战,这支部队必然先登。战后,杜伏威看他们背部,如果有伤的立即杀掉。所有缴获的战利品必然分给部下,部下有战死的就以其妻殉死,所以这支部队所向无敌。杜伏威的军队很快就控制了整个江淮地区,其实力在隋末起义军中仅在瓦岗军和窦建德军之下。
后来杜伏威先是向杨广的孙子越王杨侗表示臣服,被封为东道大总管、楚王,然后又被唐高祖李渊招安。由于他的势力不断壮大,李渊放心不下,就把他调至长安。623年八月,辅公祏叛乱,伪造了杜伏威的诏令,声称是奉他的命令起兵。624年二月,杜伏威去世。史书上说是因为他想长生不老,服食云母所至,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是被朝廷毒死的。后来辅公祏被讨平后,伪造的诏令到了李渊手中,李渊大怒,抄了杜伏威的家。直到李世民即位后,杜伏威才获得平反。
杜伏威有三十个养子,都是勇士。但只有阚棱、王雄诞的名字为人所知。阚棱(?~624)是杜伏威的同乡。身材魁伟,好用一柄长一丈的两刃刀,名为“陌刀”,一挥杀数人(陌刀在唐朝中期成为流行的兵器,但在隋末唐初还比较少见,有人认为陌刀其实就是斩马剑)。他随杜伏威屡立战功。辅公祏叛乱,他随李孝恭征讨。在青山和辅公祏部将陈正通军相遇,两军对阵,阚棱出阵摘下头盔,大喊:“不认识我了?怎么还敢来战!”陈正通军中很多都是阚棱旧部,对他非常敬畏,乃至有很多人下马而拜。破辅公祏,阚棱立有大功。辅公祏被擒后诬告阚棱是他的同党,而且李孝恭战胜后没收了很多原属于杜伏威、阚棱、王雄诞的财产,阚棱前往辩解,触怒了李孝恭,竟以谋反的罪名杀害了他。这些罪名其实不值一驳,真正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当时杜伏威、王雄诞已死,辅公祏是砧板上的一块肉,江淮军的重要人物仅剩下阚棱一人而已,唐朝廷想借机除掉江淮军的剩余的所有势力,以绝后患。毕竟辅公祏这样的人造反都让唐朝廷头痛了好一阵子,更别说勇猛善战的阚棱了。
王雄诞(?~623),曹州济阴人。膂力绝人,而且有智谋,杜伏威作战常用他的计谋,所战多克。比阚棱年纪小些,军中称阚棱为大将军,称他为小将军。619年,杜伏威渡淮河与李子通联合,但李子通很忌惮他,派兵偷袭,杜伏威受伤堕马,他背负杜伏威逃到草丛中,聚集溃散的部众,但又遭到隋将来整的攻击,形势危急。杜伏威部将西门君仪的妻子王氏背负杜伏威逃走,王雄诞率十余名壮士断后。追兵杀到,王雄诞率众奋力死战,身受数创,却越战越勇,杜伏威这才得以逃脱。
620年,杜伏威派辅公祏、阚棱、王雄诞率兵进攻李子通。初战获胜,但追击时却遭到反击,吃了败仗。王雄诞建议乘李子通取胜而轻敌,扎营不设防备,以夜袭取胜,辅公祏不听。王雄诞就领了本部亲兵几百人亲自出击,乘风纵火,李子通大败溃散。战后,江西之地尽为杜伏威所有。621年十一月,杜伏威派王雄涎进攻李子通。李子通率精兵据守独松岭,王雄诞派人多立旗帜,夜间则虚设灯火,尽力制造军力庞大的假象。李子通很害怕,烧营撤退。王雄诞乘势追击,李子通投降。杜伏威尽有江淮之地,将李子通送给长安的李渊。王雄诞随后讨平汪华,又单骑入敌营,说降了闻人遂安。
杜伏威入长安后,把兵权交给了王雄诞。辅公祏准备叛乱,于是伪传杜伏威的话,责备王雄诞有二心。王雄诞虽然打仗足智多谋,对自己人却是个直性汉子,听后深信不疑,于是为了表明心迹,交出了兵权。辅公祏乘机夺其兵权,又命人劝他一起造反,王雄诞非常后悔,宁死不从,被辅公祏派人将他缢死。王雄诞很受士卒爱戴,而且他的部队军纪森严。他死时江南百姓都为他流泪。唐朝廷嘉奖他的气节,封其子王世果为官。阚棱、王雄诞都是当时的猛将,可惜死得都非常不值。
隋唐猛将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