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冉闵
冉闵,字刺奴,勇悍善战,史称攻战无前。十六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公元350—352年在位。魏郡内黄(今属河南)人,字永曾,小字棘奴。以善战著名。时有羯胡暴孽,残害汉民,先有驱数十万汉丁修林苑甲兵,死伤遍野之举(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后有夺汉女四万入后宫肆意之行。汉儿冉闵为羯主石虎之义子,忍辱偷生三十载,一朝得机,旦夕间尽灭羯胡二十余万,及至遭群胡围攻,其首战以一千汉骑破胡骑七万,再战以汉军八万破众胡联军十二万,三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三万,四战又有以步卒八千敌慕容鲜卑铁骑十万竟十战十捷之绩!廉台决战,冉闵骑朱龙,持矛戟,冲入鲜卑重军,手刃三百余人,及至马倒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其后鲜卑王慕容俊斩闵首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直至于十二月。慕容俊惧之,遣使祭祀,追谥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即大雪过膝(晋书正史所载,绝非道听途说)。
总序言
三分归晋,江山一统,历经百年的三国争霸,终以司马家的胜利而告终。乱世既久,民心思制,百姓无不翘首期盼太平盛世的到来,奈何晋武帝司马炎后继无人,惠帝登基后,后宫欺主,奸佞横行,司马家族为了争权夺利,不惜手足相残,晋统一不到30年,天下再度分崩离析。八王之乱,给了匈奴、羯、羌、氐、鲜卑等五胡可乘之机,他们纷纷进驻中原,瓜分了中国北方富饶的疆土。晋室南迁,北方的汉族从此进入了中华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时穷杰乃现,即使国势衰微,泱泱中华仍然不断涌现出忠义仁勇,为国为民的英雄人物,他们有的闻鸡起舞、击楫江中,立誓收复中原;有的忍辱负重,屠尽胡羯,扬我汉家威风;有的东山再起,运筹帷幄,退敌于千里之外;有的兴兵北伐,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如虎;……正所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就让我们一道重回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逐一领略五胡乱华时期汉家英雄的飒爽风姿。
冉闵传奇序言
冉闵,一个在学生正规历史教科书上没有,甚至很多历史系的大学生都不知道的人。有人说冉闵是种族灭绝的屠夫,有人说他是爱民如子的英雄;有人说他是投靠胡羯,反复无常的小人,又有人说他是忍辱负重,不忘正朔的君子……如此褒贬不一,矛盾重重的评价,不禁让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翻遍历史典籍,收集关于冉闵的点滴记载,我惊奇的发现冉闵不是屠夫,而是一个为汉族的存在作出突出贡献的传奇英雄,冉闵的英武,胜过所有古西腊神话人物。五胡乱华,中国北方依史书所载,是“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的惨淡景象。汉儿冉闵忍辱二十年得机起义,力图匡复华夏,灭胡无数,血洗亲人之仇,亡国之恨!及至群胡围攻。首战,冉闵以五千汉家子,大破胡骑七万。次战,汉骑一千,败其三万。再战,诛胡军三十万,凡此十数战,汉家铁骑军威振于北朝,是冉闵重塑了我汉家精神,让胡人明白我们汉人不是为任人屠割之羔羊。在韩国,结束了朝鲜沿海一个地方人口被掠卖到唐的历史的张保皋,不曾因为他后来犯上作乱而影响他成为大韩民族的英雄。而在中国,即使是没有任何“缺点”,几乎“完美”的岳飞,文飞祥都可轻易取消“民族英雄”称号。那么行为上确有瑕疵的冉闵,更加不会得到历史公正的评价(如果岳飞没有内部阻挠,成功实现他在《五岳祠盟记》中“北越沙漠,蹀血虏廷,尽屠胡种”的誓言,同样会杀掉很多胡人。恐怕到时他也会背上“种族屠杀”的罪名。)。我做这篇冉闵传奇的初衷在于不平与偏爱,目的在于澄清历史对冉闵的不公正评价,还冉闵大汉英雄的真实面貌,让世人知道我汉族儿女并非只有卖族求荣的败类,逆来顺受的懦夫,还有这般以暴治暴,刚毅果决的血性男儿。所述内容基本符合史实,部分人物系为丰满冉闵的性情而杜撰。
一、国仇家恨
五胡乱华,江山无常主,日日有争战。匈奴人刘渊立汉,两代而亡,刘濯建前赵,一世而终,羯族石勒(原是汉人奴隶)乘势而起,歼灭刘濯,智除王弥,十数年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后赵。胡人征伐不止,汉人无处容身,北方汉人自发组织乞活军,希望在众胡夹缝中谋求生存,石勒建国后,实力强大,乞活军首领陈午之弟陈川带主力投降后赵,唯有冉闵的父亲冉谵以东晋将领自居,继续率领几百汉骑与上万羯军周旋,石勒气恼,严令生擒冉谵。冉谵终因寡不敌众,受了重伤,被羯兵用网网住献给石勒,年仅十二岁的冉闵也连同父亲一道被俘。羯主石勒本想将冉谵收为已用,叫医生给他治伤,但沦为阶下囚的冉谵,因伤势过重没几天就去世了。羯主石勒欣赏勇冠三军的冉谵,喜欢冉闵的聪明伶俐,于是将小冉闵认作干孙子,为他改名叫石闵,字棘奴。赐府第于邺城,并时常将其带在身边,亲自教育培养。
此时的冉闵年纪虽小,但已明事理,有智谋,小冉闵自幼丧母,亲人皆死于战乱,唯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就义,他彻底成了孤儿,遭逢大难,冉闵竟是没有悼下一滴眼泪,尽管内心深深爱着自已的父亲,但他不相信眼泪,只牢记仇恨,不为父亲、亲人以至天下汉人报仇誓不为人。仇人的强大使冉闵只能将仇恨深埋心底,每日强忍内心悲痛讨石勒欢心。
冉闵6岁时拜三国名将羊祜之后羊铳(乞活军将领)为师,学习文韬武略,同门的还有师兄李弘(出师后去了东晋)和师姐薛兰灵。
冉谵就义,羊铳带着薛兰灵化身为奴仆潜藏在冉闵府邸,继续传授冉闵武功、兵法,然时日不长,羊铳常年积累的恶疾发作,不久病势。临终时,羊铳留给冉闵一套兵书和一套武功心得,叮嘱冉闵要牢记自己是汉人。
其后5年间,冉闵明里韬光养晦,对石勒必恭必敬,请教兵法和治国之道,讨取石勒欢心。暗里与师姐相依为命,勤练武艺,希望有朝一日手忍仇敌。
薛兰灵长冉闵两岁,和冉闵一样是孤儿,自幼跟随羊铳,深愠历史掌故,巾帼不让须眉。
5年间,兰灵在照料冉闵起居之余,经常给冉闵讲些历史典故,如管仲驱夷勤王,项羽破釜沉舟,光武恢复汉室,武侯六出祈山,羊祜造福百姓,祖逖击楫江中等等。告诫冉闵男儿处世要光明磊落,绝不能做数典忘祖,认贼为亲的卑鄙小人,敌人势力强大,可以忍耐一时的屈辱,他日如果有机会,定要兴起义师,屠灭胡虏,血洗国仇家恨。
冉闵聆听师姐教诲,从不疲倦,每听到精彩处,常自扼腕叹息,当他得知祖逖尚健在时,激动非常,憧憬着相见,常对兰灵感叹:“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祖豫州。”
后来,祖逖病势,冉闵悲恸不已,为自己不能见到这位以收复中原为己任的前辈英雄抱憾终生。
二、初露锋芒
17岁的冉闵已是八尺昂昂之躯,石勒封冉闵北中郎将,统5000汉军,随石虎征讨西羌梁辑。冉闵惜别师姐,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二年间,冉闵和他的汉军在歼灭梁辑,平复匈奴余部的战斗中屡立奇功,战场上的石闵身先士卒,骁勇无敌,战场下的石闵谦虚仁厚,体恤士卒;少年英雄锋芒毕露,他的名字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星辰,在北方的天空中绽放出炫目的光彩,令四胡深为忌惮。
石虎初时赏识冉闵的超凡军事才能,常委以重任,而随着冉闵军功增长,威望提高,石虎深忌其能,逐渐疏远了他。石勒闻知将帅不和,为安抚石虎,以常年征战辛劳为名,要冉闵回乡修养。冉闵无辜遭贬,心甚了了,他策马缓行,常自叹息“报仇无望,良机难期”。待得回到邺城,刚跨进北门,冉闵即远远见到师姐正满怀期盼的向北张望,一瞬间,冉闵感觉时间仿佛停住了,心中涌起一种甜甜的滋味,多年的风尘劳苦,尔虞我诈,不复萦绕心间,他纵身下马,飞般冲向兰灵,拥抱这难得的幸福……
其后的一年中,冉闵携兰灵周游四方,饱览中华锦绣,游历名山大川,风餐露宿,而心甘如怡。但是在各国边界,见到山河冷落,尸骨如山,烽烟缭绕,十室九空;在穷僻的乡镇,看到土地荒芜,哀鸿遍野,苛税不减,叫嚣由甚;在城镇市集,见到胡人对汉人的任意恣虐、欺凌。种种惨痛、不公,令二人心如刀绞,感叹战祸不断,民生艰苦。
作者语:石勒建国后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免罚,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同时又禁止汉人称羯族作胡人,而称“国人”,违者斩。他的开国汉人大臣,来朝见他时,身上值钱东西和衣服被胡人抢了,勒问他出了什么事,大臣正在气头上,说胡人抢了他,而忘了说国人。才发觉说错了话,赶紧向石勒赔罪,勒赦勉了他。可以想像一般汉人当时的处境。
冉闵赋闲一年,朝中发生重大变故,国主石勒病故,托孤于石虎,石虎狼子野心,先是废黜太子石弘,再将太子,太后程氏、秦王石宏,南阳王石恢等悉数杀害,篡夺了后赵的皇位。登基后,石虎为收买人心,大封故臣,冉闵加封游击将军,都兰陵郡。兰陵虽地处偏远,但少人约束,可以在当地组织力量,以图后继,且地名与师姐同音,冉闵欣然受命上任。
三、万恶胡羯
石虎称帝后,脑筋里想的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欲,二是杀戮,三是享乐。所犯罪行,罄竹难书:发男女十六万,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鄴北,时逢暴雨,漳水水涨,死者数万人;
石虎已有多处宫殿,还不满足,又驱汉丁四十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修林苑甲兵,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其间由于负妇义夫的反抗,死者不计其数;在宫中设立女官百人,各具技艺,设女骑手一万多人,穿着华丽,披金带银,石虎每次出游或是饮宴都让她们跟随左右;
赵国旱灾,黄金一斤价值二斗谷栗,百姓哀声一片,石虎仍不断发动战争,各种劳役、赋税一概不减;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成汉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公侯、牧宰竞相谋取私利,百姓流离失所,愁困不堪;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大量荒芜,造成虎狼等野兽成群出现繁殖。石虎将邯郸以南中原地区,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其狩猎围场,创全人类有史以来的吉尼斯世界记录。规定汉人有向野兽投一块石子者即是“犯兽”,将处以死罪,被杀或被野兽吃掉的人不计其数,汉人的地位竟连野兽都不如;住在“富丽唐皇”宫殿里的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但抱子弄孙日为乐耳!”
石虎横征暴敛,天怒人怨,北方中下层百姓阶层纷纷流传,当年纵横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后化做天上的星宿,终有一天会重新下凡来拯救天下汉人于水火之中。
西域天竺高僧佛图澄吟唱道“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将坏人衣。”
石虎听罢,立掘殿下石看,果然棘草蔓生。佛图澄叹道:“灾星将至!”另有谶言称灭石者陵,石虎查知石闵都兰陵郡,心中不喜,下旨石闵改任武兴郡。
汉人李弘(字广陵)顺应民心的怨恚,自称姓名与谶言相符,聚集灾民,重建乞活军,设置百官,失败后,连坐获罪的有几千家,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李弘赖武艺高强,幸免于难,流亡在外。石虎严令通缉,称有献李弘头者封侯,赏万金。
四、取舍之间
石虎残暴不仁,冉闵宿夜忧叹,无奈敌人势力强大,报仇雪耻,时机未到。无故迁职,令冉闵深感不安,惧怕石虎知晓他的异动。这一日,门童人报知有人来访,冉闵出门迎接,发现来的竟是失散多年的师兄李弘。冉闵大喜,快步上前握住李弘的双手,久久不能言语。落座中堂,
李弘歉然道:“贤弟,你幼时落入敌手,师兄无能,不能救你。”
冉闵叹道:“如今中原败丧,天下狞沦,去到那里还不是一样。”
李弘怅然道:“为兄与你们分别后,举舟南渡,请旨北伐,无奈朝臣皆懦弱鼠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我一气之下重返中原,自己组织力量,反抗胡羯!”
冉闵道:“原来朝廷通缉的李弘,果然是师兄。”
李弘道:“不瞒贤弟,我来见你之前,已经见过师妹,你的心意她已如实相告,故来此相见,请求以性命相托负。”
冉闵疑道:“何出此言?”
李弘凄然道:“我举事失败,军中兄弟尽皆捐躯,唯我苟活于世,为的就是要等待机会,再兴义师,洗雪国仇家恨。如今得遇贤弟,知心愿得尝矣。”
冉闵道:“哦?”
李弘续道:“首先贤弟名义上是石勒的义孙,也就是石虎的义子,在后赵有一定的影响;
其二,李弘的人头价值万金,可令封侯;其三,我们同是汉人。以此三点,贤弟将我献给石虎,必能赢得石虎的信任,封侯拜将,掌握兵权,然后贤弟便在军中树立威信,广施仁德。待胡羯内乱,乘机而起,必可克复中原,重归正朔。”
冉闵感到心中一振,颤声道:“师兄何必如此?兄既来投靠冉闵,闵即使粉身碎骨,也会保师兄周全,焉能将你献给石虎,葬身胡手。”
李弘朗声大笑:“贤弟啊,而今乱世,江山不幸,社稷狞沦,我辈平生志愿皆在于驱除胡虏,恢复汉家社稷,师兄未得上天眷顾,不幸事败师丧,亡走天涯,举国追缉,已是必死之人,既然这样,何不让我死得其所?”冉闵潸然泪下,泣道:
“闵若有朝一日得报国仇家恨,都是师兄的功劳!”言罢,跪倒在地,必恭必敬的向李弘磕了一个头,待再拜时,被李弘扶起,李弘气血激荡,热泪盈眶,他扶着冉闵的肩膀道:“为兄虽死,已无所恨,我定会在天上看着贤弟屠尽胡种。”
冉闵泣不成声,频频点头。
机谋既定,冉闵亲自将李弘押送邺城,献给石虎。李弘惨遭凌迟,死前大骂冉闵数典忘祖,背信弃义。
擒获李弘,石虎大喜,他赐石闵黄金2万两,封建节将军,拜修成侯,重掌兵权,统汉军5万,屯于西部重镇。冉闵与羌交战,连续数月不息,终于击退羌狄,巩固了后赵的西部边防。战争中,冉闵几次将军粮散发给饥饿的汉族百姓,在人民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班师途中,兰灵问冉闵:“你准备献什么给石虎?”
冉闵道:“石虎荒淫好色,贪得无厌,我已备好羌地的珍宝和绝色佳丽献给石虎。”
兰灵摇摇头,道:“这样还不够。”
冉闵一笑:“那我该送什么给他呢?”
兰灵正襟而言道:“应该将我献给石虎。”
冉闵大惊,怒道:“你疯了不成!”
兰灵续道:“我非常清醒,上一次师兄来见我,就已定下了复仇的大计,师兄是献身取信的樊於期,我则是卧底敌营的浣纱女!”
冉闵凛然道:“即使要选卧底,我们可以找别人,为什么要你亲自去”
兰灵道:“闵儿,如今你战功卓著,民心所向,外部条件已经成熟,唯独朝中无人,终是隐患。我们可以用钱来收买一些内官、权臣,但只有我,可与你披肝沥胆、生死不负啊!”
冉闵大恸,潸然道:“不要说了,我不会把你送给那个胡虏暴君的。”
兰灵坚毅的说:“为了你,为了天下汉人,我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屈辱。这些年我们受的屈辱还少吗,你知道我有多难受,多么想替你分担吗?”
冉闵断然道:“你不怕,我怕,我怕失去你,怕你落入石虎的魔爪,我痛苦,我屈辱,但我不需要一个女人为我分担,以后这样的话不许再提了。”
兰灵缓缓从靴统中抽出一把匕首,架在颈上,昂然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为天下汉人牺牲性命、清白是我心甘情愿,你如果一定要阻止我,我就死在你面前。”说着将匕首向下按,血顺着匕首滴落,冉闵大惊,他冲上去,一把夺过匕首,抱住兰灵,泣道:“师姐,你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吗?为了你,我什么都可以放弃。”
兰灵斥道:“如今天下陷落胡族,汉家男儿应以兴复为己任,岂能轻言放弃,沉迷于儿女私情。再说四方战乱不息,争戈不断,即使我们有意归隐,又该往哪里去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即使你不为私仇,也该以千万汉人的身家性命为念啊!”
冉闵精神一振,想起了父亲的惨死,天下汉人的挣扎求存,他将心一横,决然道:“好,既然师姐心意已绝,我不再阻拦,但冉闵在此立誓,如果师姐死了,我终生不娶,如果师姐不死,我定娶师姐为妻。如有违背,天诛地灭!!”
兰灵心中感动,紧紧抱住了冉闵,享受这最后的温存。
兰灵进宫后,凭着出色的才情,样貌,很快得到了石虎的宠信,任为宫中女尚书。负责起草宫中文书,教导宫女观测星象云气。兰灵利用职能之便,结识了众多嫔妃贵人,达官显贵,她与各种势力攀拉关系,利用他们为冉闵吹风打气,六年间,冉闵官至征虏将军,统兵15万。
五、威震中原
兰灵不在身边的几年里,冉闵致力于统军征战,在石虎围棘城的时候冉闵及他二三万汉军表现非凡,后赵六十万各胡羯大军在慕容恪号称二十万的鲜卑军的攻击下纷纷溃散,唯有冉闵的三万汉军岿然不动,也没有一人伤亡。因此石虎大肆表彰冉闵,允许他扩招所统汉军,不久人数壮大到五六万。在羯赵统治下,冉闵的汉军常常衣物短缺,冉闵令他们常用冷水澡,以增强抗寒能力。没想到以此竟训练出一支在冰天雪地里能轻装上阵的部队,一些强壮者竟能赤身入战。冉闵常年征战,屡立奇功,加之朝中不断有人为他说好话,很快官升至征虏将军,封武兴公。石虎命他镇守凌水沿岸,督北方军事。
冉闵五万汉军在凌水,与鲜卑的二十万燕军相持。冉闵曾派部下领五千精兵试探过一下,但大败而回。冉闵自此入城坚守,坚壁清野,只每日练军。不与燕军主力交战,打算等到隆冬,燕军给养不济,然后进击。谁知,不久兰灵遣人密报石虎病危,诸子夺权,望其速归。复仇良机放在眼前,冉闵心急如
焚,但深知兵法的冉闵很清楚两军相峙时,如果自己稍一后退,燕军追击,必然全军覆没。无奈之下,
冉闵兵行险招,却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新年快到了,军中粮尽,冉闵几次派人回邺城催粮,都是毫无音信。顿时军心动摇。若不是冉闵素得军心,大军早就土崩瓦解了。冉闵派出军兵到临近各州郡征粮。
半个月后,冉闵把军中主簿周涛找到大营,问道:“我军粮食还可支持多久?”
周涛躬身答道:“回大帅,本来我们还有近一万斛存粮,加上最近各军从临近州县自筹的军粮,总量应该有三四万斛,再坚持一两个月应该不成问题。”
“现在每人每天多少粮?”
“一般军校,每日一斤四两。”
冉闵点点头,说道:“你下去后逐日刻减军粮,减到每人每天四两的时候,再来报我。你不必多虑,按令而行。另外军中有多少存粮,要严守秘密。如若除你我二人之外,有第三人知道,你就自己把头割了吧。”
周涛只得听令,下去刻减军粮。一时间军中怨声四起。周涛整日提心吊胆,好不容易熬到每日四两,来见冉闵。冉闵闻报,当即传招众将。
众将抱怨军兵口粮不足。冉闵挥一挥手,示意大家安静,又看了周涛一眼,说道:“每日每人四两军粮,是我的主意,听说最近有不少人难为周主簿,那是冤枉好人了。”
“大帅,每人每天四两粮食,不用鲜卑兵攻来,我们自己就都把自己饿死了。”大将浦庸性如烈火,早就为军粮的事和周涛吵了好几次了。
“老将军稍安勿燥,且听本督一言。我军现在还有三千七百斛粮食,五六万人吃,如果每人每天四两,还可以坚持个把月,要是每人每天仍是两斤的话,用不了四五天,就要粮尽了。”
冉闵一言即出,四下顿时鸦雀无声。冉闵看众将都低头不语,接着说道:“我昨天晚上,接到邺城的探报,石虎这斯终于死了,他的五个儿子正在争位,邺城已乱。我军现在已入死地,守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诸公有什么高见?”
众将面面相觑,过了片刻,浦庸拱手言道:“大将军明见,鲜卑人鸟兽之心,如若我军妄自撤兵,燕兵必追,我军必败。不说三军将士人人死无葬身之地,河北也将被鲜卑人占据,我等妻儿必遭杀戮之苦。我们只有与鲜卑人死战一场,万万退不得。”
后将军张昕乐拱手道:“兵法云:‘制之死地而后生。我军即无军粮,又无援军,已入死地,如今之计,只有一战,才有一线生机。”言毕,当即跪倒在地。帐内诸将也一齐跪倒,齐声呼道:“属下愿与鲜卑军决一死战!”
冉闵看了看众将,心中暗笑,把你们逼到绝路,你们才会这么主动。拍案大笑:“慕容俊世之枭雄,更多智谋,其兵始集,法度精专,今守之久已,不得我便,兵疲将骄。我军今日制之死地,背水一战,要破燕军更待何时?”当即传令,每人每日军粮升至四斤,大飨将士。三日后要与燕军决战。
众将出营后,各自传令,转眼全军上下,群情激愤,为求一生,所有士卒无不斗志昂扬。
转眼到了第三天晚上,冉闵聚将传令。命凌水北岸的周进悠舍去河北大营,渡凌水,撤到焦家集韩庄一线,等到燕兵一败,沿凌水邀击燕兵。命浦庸杜兴领一万军兵攻河鲜卑军北杲大营,即做诱敌之兵,又兼掩护周进悠撤退。命张昕乐领精兵五千,接应佯败之浦庸杜兴。命贾宠,杨宝坤,刘虎风,
穆柏青尽起五万大军埋伏于双井,牙里集之间。冉闵自带五千精兵埋伏于沙坪涧。
第二天早上,天未大亮,却变了天了。只见彤云密布,惨雾重重,宿风凛凛,大雪纷纷。
北燕鲜卑慕容俊这时正在大营烤火,吃茶。忽然来报,说是冉兵劫营。慕容俊忙问有多少人马
。探子回报:有万八千人,劫北杲大营。慕容俊想了片刻,把茶杯往地上一摔,急忙传令披上衣服传令
聚将,悉起二十万鲜卑大军,渡凌水,追击冉军。
左右孙兴慕容霸等将奇道:“主公,冉闵来攻北杲,我们应该分兵援救北杲慕容评,为什么要
起兵渡河?况且现在大雪满天,凌河封冻不利进兵呀。”
慕容俊笑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兵法云:‘倍则攻之。冉闵是河北名将焉有不懂兵
法的道理。我们北杲大营有两三万人人,冉闵派一万余人来攻,又是趁这种天气,怎么可能攻的下。他
此举必然另有图谋。我早就听说冉闵粮尽,听说他们军中每人也就四两粮食了,冉闵这仗,再也打不下
去了。我料定他退兵也就在这几日里了。他今天趁着大雪派人袭营,不过是掩人耳目,借机南逃。如若
我们不尽快起兵追击,把他们全歼于凌水南岸,我们罔称全胜。”
孙兴、慕容霸点头斌服,奇道:“主公明见千里,我等万万不及。”说话间,二十万鲜卑大军
尽起。慕容俊传令大军踏冰渡凌水南攻冉军,每人带十日干粮,不生擒冉闵誓不收兵。又命北杲慕容评
出击来犯冉军,务必全歼。
北燕大军顶着风雪过了凌河。沿途上也有赵军阻击,但都是一触即溃。慕容俊急于捕捉冉闵主
力,喝令三军马不停蹄,连追了两天两夜,烧了冉军三四座大营,得了冉军无数辎重。到了第三天早上
,大雪仍是未停。慕容俊见士兵连日追袭,疲惫不堪。再加上天寒地冻,冒雪而进,军卒手脚冻掉者不
计其数,慕容俊只得传令全军稍事休息。
慕容俊这两天也走的颇倦了,独自烤着炉火小息。不知不觉眯起了眼。正在似睡非睡之间,忽
听得北边号角连天,金鼓大作。慕容俊猛然惊醒,急忙出帐篷来看。手下部将军校早已听到声音,全都
惊醒。慕容俊侧耳听了听,派人查探。心中暗自狐疑,我军从北往南打,一路上冉军均被肃清,如何背
后还会有金鼓之声,莫不是我们自己人。他看了看着满天风雪,几乎对面难以辨人,心中不由生起不祥
之感。
过了片刻,声音平息。探报来报,说是空无一人。慕容俊不敢继续前进,下令全军原地待命。
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又听西南方金鼓大作,号角连天。声音响了一盏茶的功夫,又自己平静下去了。探报
回报已然是空无一人。如此这般东西南北各响了一轮,慕容俊却连一点影子都没摸着。满营将士顿时议
论纷纷。
慕容俊问起手下,此处是何地?孙兴道答:“这里叫做沙坪涧,刚才我们渡的那条小河叫做小
沙河。此地距离凌水已经有一百五十多里了。”慕容俊正自琢磨,忽听正南方又是金鼓大作。慕容俊已
是见怪不怪了。也不多做理会。可是这次却与往次不同。声音响了半个时辰也不停息。慕容俊觉得奇怪
&
中土英雄冉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