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十二时辰
      十二时此为汉代的称呼,相当于前些年实施过的夏令时,以下同
      古代记时分一天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分为时初、时正两段,又每个时辰分八刻,每刻分十五分,每分再分为六十秒。只不过古代生活节奏相对缓慢,有时有刻就基本满足了记时需要,很少用到分秒的时候。
      《大清会典》中就写道:“凡候时,皆准以昼夜。周口十二时。时八刻。刻十五分。分六十秒,……合昼夜皆九十六刻。析之为一千四百四十分。又折之为八万六千四百秒。”和今天的24小时制相仿。
      1、子时(夜半):
      子初——23时~24时
      子正——24时~1时
      2、丑(鸡鸣):
      丑初——1时~2时
      丑正——2时~3时
      3、寅(平旦)
      寅初——3时~4时
      寅正——4时~5时
      4、卯(日出)
      卯初——5时~6时
      卯正——6时~7时
      5、辰(食时)
      辰初——7时~8时

十二时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