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十四画以上
      静宁——今甘肃静宁,元以前为德顺。
      赫图阿拉——在今辽宁新宾西老城。
      酸枣一—秦酸枣县在今河南延津西南。隋移至今延津,北宋末改名。
      斡难河——黑龙江上源之一,发源于肯特山,流入原苏联境为鄂嫩河,下游为石勒喀河。
      嘉州——北周置,治平羌(今四川乐山)。隋大业初改眉州。唐既有眉州,也有嘉州。嘉州有今乐山、峨眉等地。南宋庆元时升嘉定府。
      嘉兴——南宋庆元中升秀州为嘉兴府。明清都有嘉兴府。孙吴时有嘉禾生此,宋以“嘉禾”为郡额,故别称嘉禾。
      嘉定—一1指南宋所升的嘉定府,在四川。今尚称乐山为嘉定。2今上海市嘉定,南宋嘉定千年(1217年)置县,故名。
      嘉峪关——在甘肃嘉峪关市西,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关。
      蔡——蔡在春秋时先从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迁新蔡(今属河南),再迁州来(今安徽风台),为下蔡。
      蔡州——隋改溱州置,治所隋名上蔡,唐名汝阴,即今河南汝南。北朝也曾置蔡州,治蔡阳,在今湖北枣阳西南。
      磁州——隋置慈州,唐改磁州,治滏阳,今为河北磁县。
      熙河——宋熙宁时置,治熙州(今甘肃临洮),辖熙、河、洮、岷等州。
      鄱阳——秦于今江西波阳东置鄱阳县。孙权移今波阳。又置鄱阳郡,治鄱阳。隋唐为饶州鄱阳郡。
      雒邑——周公筑雏邑二城,详名城“洛阳”专条。
      雒县——汉雒县在今四川广元北。后移今广元。元省入汉州。
      端州——今广东肇庆一带,古为端州,隋置,治高要(今肇庆),境内有端溪,产砚名端砚。宋徽宗时升为肇庆府。
      韶州——隋置,治曲江,本在今韶关北,南汉移今韶关。明清有韶州府。民国度府。
      彰德——金改相州为彰德府,治安阳(今属河南)。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精奇里江——精奇里,满语为“黄”。本我国内河。《瑷珲条约》签订后,遂为俄有。
      鄯州——从北魏至唐,鄯州治今青海乐都。后属吐蕃。北宋元符再置,治青唐城。后改为西宁州,即今西宁。
      潢水——西拉木伦河古名。
      漳州——今福建漳州,唐则天后时分泉州置,初治漳浦lt;今云霄,后移今漳浦),后移龙溪。明清有漳州府。民国度府后,以府治为龙溪县。解放后分龙溪置漳州市,其余部分今属龙海县。
      漳南——窦建德起义之地,在今河北故城东北。
      谯县——秦置县,在今安徽亳县。明废入毫州。
      谯郡——汉建安末置,治谯县。隋唐为毫州谯郡。
      横海——唐方镇沧景的军号,后改义昌军。治沧州lt;今沧州东南),常领沧、景、德、棣等州。
      醉翁亭——宋僧智仙建,在安徽滁县琅琊山麓。
      蕲水、蕲春——今湖北有浠水、蕲春二县,都在长江北岸。浠水,唐天宝时改兰溪县置蕲水县,1938年始改浠水,南朝本有蕲水县,在今浠水东,唐初已并入蕲春。古蕲春,汉末置,在今蕲春蕲州镇西北,常为蕲州(北周始置)治所。南宋移县治于今蕲州镇。民国废州,州治为蕲春县。
      高嗷一一东晋南北朝时军事重地,与滑台、洛阳、虎牢号为北魏河南四镇,在今山东茌平西南。唐天宝毁于河水。
      震泽——太湖古称。
      播州——唐置,治今贵州遵义,后废。北宋曾置,治今桐梓西南,又废。理宗嘉熙时置土司播州安抚司,治今遵义。元为宣抚司。明为宣慰司。1600年,土司杨应龙败死。次年,明置遵义府。杨氏在896年已入居播州,传29代。
      墨山一一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库尔勒县东库鲁克山区。
      墨尔根——清康熙时所筑城。今为黑龙江嫩江县。
      镇戎一一宋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
      镇州——即恒州。唐元和间改名。后晋仍称恒州。汉又改镇州。宋庆历间升真定府。
      镇江——宋政和间升润州为镇江府。
      镇南关——今友谊关旧名,设于明初。
      镐一一丰、镐并为西周都城,见“丰”。
      稷下一一战国时的学术活动中心,在齐都临淄稷门附近。稷门以在稷山下得名。
      黎阳——古为重镇。西汉置县,在今河南浚县东。县南有黎阳津(即今浚县东南),位于古黄河北岸,对岸为白马津。这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隋于此置黎阳仓(今浚县西南)。
      德化——五代南唐改浔阳县为德化县(今江西九江)。民国初年改为九江。
      德安一—北宋宣和时升安州为德安府,治安陆(今属湖北)。民国废府。
      德胜城——即德胜寨。五代晋王李存助在德胜渡黄河两岸各筑一城。北城即今河南濮阳。参见“澶州”。
      虢——周姬姓国;有三。东虢在今河南荥阳东北,为郑所灭。西虢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秦所灭。北虢在今三门峡和山西平陆等地,为晋所并,虢州——隋、唐、宋时有虢州,治所先在今河南卢氏,唐移今灵宝。元并入陕州。
      滕——西周姬姓国,在今山东滕县西南,后亡于宋。
      褒斜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褒斜道就是利用两河河谷作通道的道路。参见“斜谷道”。
      遵义一一今贵州遵义,汉置蹩县,后废。唐置恭水县,改罗蒙,再改为遵义。宋曾置遵义军。明平杨应龙后,改播州为遵义府。民国废府。
      潮州——隋分循州置,治海阳(今潮安),明清为潮州府。
      潭州——隋改湘州为潭州,治长沙。元为天临路。明改长沙府。
      潼川——宋重和时以梓州为潼川府(今三台)。又改梓州路为潼
      川府路,辖地在今四川中部。元废路存府。明改为潼川州,清雍正时又为府,民国废府。
      潼关——古桃林塞,东汉末设关。
      豫州——1《禹贡》九州之一。2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豫东、皖北。东汉治谯(今安徽亳县)。魏晋南北朝都有豫州,辖区治所常有改变。隋曾以洛州为豫州。今河南省古为豫州地,故简称为豫。
      豫章——汉豫章郡治南昌,

十四画以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