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是佛之名讳,而“佛”是称号。“无量寿”即无穷之寿,以此为佛之名而称“无量寿佛”,可谓此佛是寿的化身。这都是讲得通的。而“无量天尊”却不然。道教有“度人无量天尊”、“福生无量天尊”、“功德无量天尊”等,这些都是完整的天尊称号。但如果省略掉“度人”、“福生”、“功德”,而仅保留“无量”,也就是说将原称号简化为“无量天尊”,那么还是原意吗?很显然,如依文寻意,“无量天尊”当解为“无穷多天尊”或“很多天尊”,像话吗?有这样简称的吗?其实,用此语者稍加审辨,便不难明白:“无量”是量的概念,怎能称之为天尊?
现将话题说回来,笔者乃山野之夫,孤陋寡闻,未曾查典考据,更不知整部《道藏》里面是否能找到单以“无量”称天尊的地方。但本人确实亲身经历了“无量天尊”在玄门中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
前人云:“谬论所常,执为道理;谬误所常,执为规矩。”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变革,外面的世界可谓精彩纷呈。于是,古墙中有些人再也不甘心“严守内相、恬淡外相”,其实也算合乎常情。然而,凡事皆须循理,外相亦须适度。土豆贴金箔固然被视为荒唐,而珠宝上涂脂粉又何尝不是妄为!
二道教礼节
百度百科
居士拱手(作揖),以右手握拳,左手盖於右拳上,下起膝,上齐眉,为一揖,不合十。与人相见,一手持物时,则出一手,屈食指(含一气化三清之义)为礼,口称无量观(或慈悲)。盖无量观有为人祝福之意慈悲则有问好或再见之意,惟慈悲二字,乃道家通用语。拱手为礼时,亦有作如是称。除用於问好或表示再见外,点名即可以慈悲应到开会发言时,即可宣扬慈悲,以取得发言地位。
古以四起八拜,今以三跪九叩为最敬礼:有神之处,如庙内、坛上,须向长者拜礼时,请受礼者立於神龛之右,同神拜礼即可,通常以一礼(一次顿首拜)为限。
道家以左手为敬手:楚人尚左,老子,楚人也,故以左边为大边。上香,用左手插香於炉跪时右膝先屈,左膝后屈起时,左膝先起,右膝后起,然双膝同时跪,同时起,方可也。
道女居士行礼,与乾道男士同。惟拜揖时,不可齐膝,上则及颔可矣,下必齐眉,态度仍须端庄严谨。
查明问性、道明(法号):答者,姓则直言其姓,名则直言其名,不必上某下某,以循古例。道士依其传授,通常规矩,与居士同。
无量天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