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时武毅军在火炮技术相对落后、炮弹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还没有统一炮兵的指挥使用,火炮分散在各路(相当于旅),难以形成强大的火力打击效果。因此,紫竹林久攻不克,八里台被八国联军占据了压倒性的炮火优势,甚至聂军门也被炮弹弹片击中而殉国。
      二,武毅军的训练。
      武毅军的教官们都是退役军人,他们在离开军队的同时就落后于世界军事发展!
      这里,首先还是以马克辛机枪被编制在炮兵序列中来分析。重机枪,步兵最有效的战场支援火力,应该是编制在步兵连伴随步兵作战,用于关键性的作战(突破)方向。重机枪班的训练和实战战法,也应该立足于步兵基本战法,编制在炮兵中,其接受的训练和作战思想就可想而知了。
      再看步炮协同和步炮骑协同作战。武毅军军操极为认真,除单兵之战技训练外,并讲求战术及实兵演练。这里的战术不是协同作战,演练也不是诸兵种协同演练,自然也就谈不上战场上的紧密协同了。因此,天津保卫战中武毅军战法呆板,基本无兵种间协同的战例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还必须沉痛地说一说,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阶层都不知兵,他们视察军队,观看军操以及实兵演练,看的是热闹!就如同现如今我们看电影一般,电影镜头里万炮齐发,黑压压的一片士兵集团冲锋似乎正常已极。可现实是自从速射炮和重机枪诞生后,这些行为就是送死。1900年的战争中,无论武毅军也好,义和团也罢,实际上都喜欢集团冲锋。不,不是喜欢,而是只知道集团冲锋!
      三,士气。
      聂军门是个真正的国家军人,自身清廉严谨,为官极正。可是大环境中,他只是异类,他只能让武毅军中克扣军饷、虚报员额吃空饷的现象相对较轻而已。练军、旧淮军中,甚至以后的军阀以及国民党军队中,这些行为很常见,几乎没有不喝兵血的官长。
      士兵,则来源于民间。封建愚民政策下的社会道德准则告诉老百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军人的地位极低,军人的形象等同于社会上的痞子。没有荣誉感是中国旧军队的通病,这也或多或少影响到武毅军。
      从历史事实来看,武毅军可说是依靠聂士成的人格力量凝聚在一起的。他一去,武毅军就是一盘散沙,落得崩溃后被遣散、分编的下场,赫赫有名的武毅军就此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四,战术思想。
      也许有朋友要问:为何不提战略思想?回望历史,满清朝廷的核心人物们似乎根本就没有战略思想这个意识。一个刚刚付清《马关条约》赔款,拥有新式军队战力不过几万的中国,贸然向世界最强大的八个国家同时开战,战略这个词不谈也罢。
      还是来关注战术思想。
      聂士成以及他的各路将领都是老淮军出身,经历了大刀长矛到洋枪洋炮的变革。如果按照惯性思维来考虑的话,他们似乎应该更能体会到军事技术的巨大变化和军事思想的发展。可现实不是如此,聂士成本身还是一个半冷兵器半近代化的军事统帅,这就有了一个问题,新式的军操和老旧的指挥观念存在极大的矛盾。
      可以这样说,聂士成是个旧时代的好将军,却不是新式军队的好统帅。
      五,政治背景。
      政治的话题说来就长远了、复杂了。这里只谈对天津保卫战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朝廷对义和团态度转化过程中,武毅军以及直隶各军也随着四处调动,战争爆发时,武毅军在天津的兵力不过几个营而已,直到聂军门牺牲,武毅军也没有全部集中到天津,更别说归于聂军门麾下的旧淮军和练军各部了。
      从以上综合来看,武毅军作为当时中国最强的部队,其实际战力不容乐观。
      在这里推荐一下本人的作品《大力金刚》,希望大家喜欢
      作男人就是要像金刚,站在摩天大楼顶上为心爱的女人打飞机!
      本人不会发送传送门,不过有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请点击作者笔名,进入作者专栏就可以轻松跳转了。

武毅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