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他又认为:开矿”断不可行”。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
对于对外通商,则更是固步自封。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却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设置种种障碍,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稍稍放宽海禁,但仍加以种种限制。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
不但不开源,反而把越来越多的农民捆绑到无法刨出更多利益的土地上。地少人多,看天吃饭,但是税收却一文不少。百姓所遭受的痛苦可以想见。
所以说,雍正根本就不是什么理财能手,充其量一个乡间土财主,再难听点就是一村霸。
而雍正的一些其他执政特色就更难以看到盛世的踪迹了。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但零散的反抗经常发生,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而立斩枭首,查嗣庭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吕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已去世40年,后有曾静、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酿成大案。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
雍正还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正因如此,故河南垦荒,四川清丈,陕西挖井,直隶营田,本意为利民,却劳而无功,反成民间之累。他的性情偏急,喜怒无常,手段残酷,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他死后,乾隆继位,一反雍正苛严之治,实行”宽严相济”的方针,昭雪死者,释放囚犯,缓和了矛盾。故后人评:”纯皇帝(乾隆)即位,承宪皇帝(雍正)严肃之治,皆以宽大为政,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这个土财主打仗的本事却比他老子差的很远,区区几万人的青海叛乱,却硬是打了几年,拖得甘肃陕西四川叫苦连天,那里百姓的生活只怕离盛世差的远极吧。
到了乾隆年间,所谓的”盛世”终于到达顶峰。但是请注意,不是人民百姓的顶峰,而是封建社会的顶峰。层层的经济压迫,文化腐蚀,民族歧视,一层又一层的套在了汉民族的头上。这个昏庸又好大喜功的败家子,接过的是他父亲抢夺而来的万贯家财,等他离开的时候,义兵四起,国库空乏,暗流汹涌。就连满族自己也评论,乾隆晚年,危机四伏,矛盾丛生。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自诩文治武功天下少有(要是没有那个虐待狂的爷爷,他只怕自称第一了)。而实际情况呢?乾隆花在游玩写诗上的时间远超过勤政的时间。一个皇帝,一个主管全国命脉的人,一生仅诗就以万记。可以说是古代诗人中最为多产的。这是完完全全的不负责任,玩忽职守。不务正业是他最好的写照。每天生活在宫廷大殿的虚华背后,听着大臣们奉承欺骗的奏报治理国家。风花雪月,诗情画意,好不浪漫。可惜当时满清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否则他的下场绝好不过李后主。
当然在某些方面他是强过后主万倍。他对人思想的禁锢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为了维护满族的统治,文字狱在他手中甚至于写个”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是死罪。如果说他的祖父父亲只是不许人乱说话,那么他完全就是不许人说话。
他修订《四库全书》,借着修书之名,从全国各地搜罗来宣扬汉民族精神的图书,加以毁灭,留下宣扬号召做顺民,当奴才的糟粕加以修订宣扬,他的愚民政策之完美,大约比之后世的文革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文明之光的毁灭,比之先前的秦始皇焚书更为恶劣。就其修书之立场,完全无法与为文明而修的《永乐大典》相提并论!!!耻辱的优汰劣胜,到他统治的时期到达顶峰。
财经方面,史学界已经达成共识,这个二世祖早早将父亲遗留的财产挥霍一空,于是买卖官爵,议罪银等黑暗的制度。官员的犯罪半公开和半合法化,百姓的生活更加暗无天日。注意,这里的百姓基本都是指是汉人。而八旗子弟们则躺在祖宗的树阴下,做着贪婪吸食汉族鲜血的寄生虫。
同样在他这里的闭关锁国也到达了颠峰。一个无聊的皇帝,只为使节行单腿下跪还是双腿而争执的不可开交。心里一动就把一个和平打开国门的机会扔了出去。就使得中国的近代化拖后了许多年。就这层意义来说,他,乾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罪人!!!!
而他最宠爱的大臣和绅之天下第一贪,不用过多言语,很能说明问题。
至于大名鼎鼎的乾隆七下江南,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再复述,他的每一次南训,都给沿途百姓带来无尽灾害。劳民伤财以及。在他的晚年,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文字狱,政治上越来越腐败,百姓生活十分贫苦,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尤其是其晚年重用大奸臣、“贪官之王”和?,使满清国库逐渐虚空。应该说,满清是从乾隆中后期开始走向衰落的。到他禅位前后,白莲教起义已经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展开。等他死后,一支农民义军居然摸进了皇宫。可怜的嘉庆皇帝写下了”千古未有事,竟出满满清!”的诗句。这也算是乾隆,以及这个可笑的康雍乾盛世留给继任者的一笔遗产,留给后世的一个笑柄,留给这个”盛世”的一个无厘头结局吧。
后记:大量的事实就摆在眼前,我无意中伤某个民族,也无意挑起民族矛盾。我只是把我的观点摆出来:一个战乱连绵,思想禁锢,不许说话,人民遭受地主阶级和民族敌人双重压榨,日子过的朝不保夕的黑暗年代,一个腐朽的封建社会回光返照的疯狂压迫的年代,根本不是什么盛世,它,不配。
无耻谎言:康雍乾盛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