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禄等事。
      周世宗在五代时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他在有限的几年时间里,南征北战,为北宋时的基本统一奠定了基础,而且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他手下的一员虎将。王朴在这位明君的手下做官,才干也很快显露出来,被柴荣视为心腹之臣,经常委以重任。王朴显露才华的机会来自柴荣。
      柴荣是个非常务实的君主,心里想的大都是些国家大事,在五代发展到后周这最后一个王朝时,统一的迹象已经显露出来,柴荣继承养父郭威的统一事业,也经常考虑如何四处征服的问题,但他自己又觉得没有太好的统一大略,于是善于用人的柴荣就想了一个好办法,让二十多个才华出众的大臣每人撰写策论一篇,说是试试他们的才能,其实是希望从中发现安邦定国的良策,王朴没有让器重他的柴荣失望,没多长时间就写了一篇《平边策》献给了柴荣。《平边策》是一篇非常简练的议论文,还不到一千字,但治国安邦的策略却论述得很全面,很有独到的见解,现简略翻译如下:
      "唐失去道义从而失去了吴、蜀两个富庶的地方,晋失去道义从而失去了幽州、并州(指河东)两个战略要地,分析其失去的原因,就可以得到平复统一的策略。在道义不存的时代,都是君昏政乱,兵骄而民困,朝内有奸臣,边疆有叛将,势力小的不限制以致于势力膨胀,势力大的不压制致使作乱篡位。天下人离心离德,不肯为国效力,以致有吴、蜀独立建国,和幽州、并州割据局面的出现。所以,平定天下的策略就是反唐、晋之道而行之。首先要纳贤罢奸清理政治,用干才除庸人知人善任,施恩惠讲信用团结人心,赏功臣罚罪人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提倡节约积聚国财,使徭役合理施惠于民。等到国库充足、物资雄厚、上下齐心报国的时候再平定四方。对方的百姓如果看到我们国家政清人和,上下和睦,国家强盛而又富足,兵强马壮,将士同心,有了必取之势,那对方的情况就会发生有利于我们的变化:知情的人就会做我们的内应,熟悉地形的人就会为我们做向导。到这时候,对方的民心和我们的民心相同,那就是顺应了天意,顺应了天意那就无事不成了。
      "攻取统一的策略应该从容易之处着手。现在看来,吴国最弱,应先从吴国开始。吴国地域大,东到海,南到江,和我们的边界也很长,有两千里。我们先骚扰其守备薄弱的地方,坚守东面我们就骚扰他的西面,增援西面我们就再去骚扰他的东面,在他们东西奔走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发现他们的边界的虚实和兵力强弱,然后集中兵力攻其薄弱,则会所向无敌,席卷敌军。但不要太兴师动众,只须用轻兵骚扰即可。敌人素来怯懦,知道我军征讨,必然会发重兵来应战,这样几次下来,对方必然民困国竭,假如不派重兵,那我们就能大获其利,他困竭而我得利,不久江北的领地就会归我所有。得到江北之后,又可以用其民众来充实我们的军队,壮大我们的力量,江南也就不难平定了。这样用兵,用力小而收获大,得吴则南方的桂、广也就能轻易到手,岷、蜀用飞书就能招抚,假如不降,就四面并进,天兵席卷而定蜀地。吴、蜀一旦平定,幽州就会望风而归。但并州是死命之寇占据的地方,不能用恩信招抚,必须用重兵强攻。但现在还不足以威胁边境,可以最后再取,等待有利时机,一战就可成功。

后周名臣王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