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禁酒令
在东汉末年的各地诸侯中,似乎只有曹操曾为军粮不足的问题做最佳的处理。曹操先以枣只(原任羽林监被任派为屯田都尉,音旗)的建议为蓝图,用任峻为典农中郎将来执行屯田制度。从此军粮有了一个固定的数目,但仍不满军队的需求量,於是曹操想到酿酒所需的粮食(酒糟要用糯米或玉米,黄河以北都用高粱、春麦,黄淮之间多以小米)数量盛多,如禁酒的话可以解决水旱灾或蝗害发生时的粮食短缺的难题!
没想到孔融以《天有酒星、地有酒泉、人有酒德》此三例来反对禁酒令,结果惹来曹操下令:斩首。唉!孔融你真是的。
看看其他诸侯对粮草的做法:
董卓盖郿坞(音误)来屯积粮草。
公孙瓒筑高十几丈的高土丘上加高楼来放粮草。
袁绍屯积在邺城里,袁绍的士兵以桑椹为主食。
袁术也和董卓、公孙瓒类似,在寿春盖高墙、高楼屯粮,袁术的士兵以河中蚌类为主食,但南阳郡的居民的食粮被袁术收括一空的情形下,发生了《人相食》的惨绝人寰的事。
刘表、刘焉刘璋父子、韩馥、陶谦、士燮(音屑)和公孙度之流的看法是→闭关自守的消极地过日子。
张鲁用《入教交五斗米》的政治和神话合一的方式得到米粮。
孙策原本是公认最好的,不过还是发生周瑜向鲁肃借粮的情形。
刘备直到入蜀後才解决问题;诸葛亮施行军队屯垦的方式解决粮草的问题。
各位也许会把公元184年东汉光和7年的黄巾之乱《黄巾民变》来解释缺粮的问题,在下认为是汉桓帝、汉灵帝时发生的灾害没去处理所造成的。
汉桓帝时:
公元147年东汉建和元年四月十一日→首都洛阳地震。
公元148年东汉建和2年七月→首都洛阳大水泛滥成灾。
公元149年东汉建和3年→首都洛阳再度大水泛滥成灾。
同年九月十四日、二十五日均发生地震,灾区不详。
同年冬季有五个郡和封国发生山崩,均不知何地。
公元150年东汉和平元年七月→益州梓潼山崩。
公元151年东汉元嘉元年→首都洛阳旱灾。
同年秋季→任城国和梁国大饥荒,人相食的惨剧在此地上演!
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首都洛阳再度地震。
公元152年东汉元嘉2年十月二十八日→首都洛阳三度地震。
公元153年东汉永兴元年七月→有三十二个郡和封国,蝗害和黄河泛滥一齐暴发所形成的大饥荒,难民多达几十万户,以冀州的情况最为严重。
公元154年东汉永兴2年二月四日→首都洛阳第四度地震。
同年夏季→蝗害发生,不知在何处发生。
同年→东海郡朐山(现江苏省连云港)大地崩裂。
公元155年东汉永寿元年二月→司隶和冀州大饥荒,又上演人相食的惨案。
同年夏季→南阳郡大水泛滥成灾。
同年夏末→巴郡和益州郡山崩。
公元156年东汉永寿2年十二月→发生地震,震央不详。
公元157年东汉永寿3年→首都洛
有关禁酒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