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但既使是白刃战,清军的抵抗也没有坚持多久,很快就立刻全军败逃,好是这一次作战,华军的任务并不是歼灭这支清军,而是快击清军,赶到息县去合围阿济格倍的主力,因此没有采用包围作战,而是正面强攻。结果败退之后的清军才得以比较顺利的脱身,沿着淮河北岸,向息县的方向撤退。
击败了清军的右翼之后,华军只留下一个旅这里收拾阵地,清理战场,统计战利品等等工作,其余的部队马上对清军展开了追击,当然这种追击也不是全力狂追, 而是不紧不慢的坠清军的后面,既不让清军跑丢,也不轻易的追赶上去。
清军的右翼离息县只有二十五里的路程,因此双方互相追逐了不到两个次,清军的败军就己经逃到了息县东部的清军外围。
因为跑得快的败军己经先期赶到,将右翼遭到华军的消息传到了息县,因此清军也提前了足够的时间作好了准备,不过黑夜,清军也不敢轻易出击,只是等华军追击到阵地前的时候,清军的火枪手、弓箭手、火炮等等也都一起开火,向华军动攻击。
遭受到了清军的抵抗之后,华军也立刻停止了进攻,并就地对清军展开了火力反击,于是就黑暗,双方的各种武器一齐开火,枪炮乱响,火光闪烁不断,而且各自的阵地上也都逐渐燃烧起星星点点的火光来。
但华军毕竟是有备而来,又是主动进攻的一方,见清军的正面防守十分严密,立刻只留下一部份人马这里和清军对持,其余人马马上展开迂回,绕到清军的侧翼去寻找突破点,而清军却是仓促应战,黑夜也不知道华军有多少兵力,因此也只能一味守住阵地,不敢出击。
而黑夜,清军也看不见华军的动向,再加上枪炮大作,连华军行动的声音都听不到,结果华军成功俯绕到了清军的侧面,清军对此几乎都一无所知,等华军向清军动了攻击,清军才知道自己的侧翼已被华军攻破了。
这一下清军终于抵抗不住,只好放弃了外围的阵地,向后退去。好是这时清军的援军赶到,终于息县城外二里多的地方成功的挡住了华军,双方又互相射击对攻起来。而这一次清军也长了教训,注意了对自已侧翼的保护,而华军见这时到达的地方也差不多了,于是一面和清军周旋,一面也分布兵力,息县的东侧,对清军进行包围封锁。
原来阿济格息县城里睡得正香的时候,忽然被手下的亲兵叫酲了,才知道自已的右翼阵地遭到了华军的进攻,巳经全军败退了下来。
阿济格也不禁一机灵,顿时睡意全无,立刻下令聚集众将商议对策。等众将都到齐之后,阿济格又收刻了报告,华军己经进攻清军的外围阵地了。阿济格也来不及和众将商议,立刻命令阿哈尼堪马上带领本部的人马,赶去外围阵地增援。
等阿哈尼堪离开之后,阿济格才开始和众将商议,应该如何应对华军的这次进攻。现的局势很明显,华军淮河南岸全力防守,估计是把主力转移到了淮河北岸,向清军动进攻。
有人认为现其实是一个大好机会,因为华军是外线,而且被淮河一分为二,虽然说淮河并不宽,但也会给华军的兵力南北调造成一定的困难,而清军位于內线,而且淮河上已经架好了五座浮桥,兵力调配远比华军方便,因此清军正好可以对华军,逐个击破。
阿山就建议应该集兵力,先淮河北岸与华军决战,然后再将战线南移,与南岸的华军一战。因为清军一直都找华军的主力决战,现既然找到了,当然就不能放过,现清军淮河北岸大约有八万人马,淮河南岸大约有五万兵力,因此再从淮河南岸调二三万人马过北岸来,就有足够的兵力向华军动全面进攻,可以一战而胜。
但巴牙喇甲喇章京噶达浑则认为,既然华军的主力北岸, 不宜先碰硬敌,而且虽然清军南岸的兵少,但却是全军的精锐,另外路军所有的火炮也都拖到了淮河南岸,又布置好了阵地。因此就算要打,也该先打南岸的华军,先击败弱小者,再打北岸,与强敌决战。
~
第九十章 合围(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