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章 拥立监国(下)[1/2页]

龙啸大明 木林森444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天,商毅也排出盛大的礼仪,会见潞王和鲁王的特使,以表示自己对这两位监国的尊重之意。无论心里揣着多少小,但表面章一定是要做得过去的。
      潞王的特使黄宗羲,商毅早就见过了,而且还和他打过好几次交道,这次南京的顺逆之争,商毅和黄宗羲虽然站到了对立面。但毕竟没有直接交锋,管这次南京失守,东林党要付主要的负责,黄宗羲就是其之一,但商毅也不打算和他争个对错出来。
      不管黄宗羲另一时空里,犯了多少错误,但有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就是他始终没有投降清廷,既使是晚年,清廷的统治基础几乎己经不可动摇的情况下,也只是写了几首为康熙歌功颂德的诗,但终身没有出仕清廷为官,当时的这种环境下,能够坚持这一点,确实也是很不容易了。致于其他的方面,商毅也能够体况。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商毅对黄宗羲的学术水平还是非常敬佩的,当然也希望黄宗羲能够减少政治的影响,这个己经改变的时空,让自己的学术观点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至少王夫之身,商毅己经发现了很多变化。
      而鲁王方面的特使张煌言,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另一时空里的民族英雄,明知几乎不可为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至清康熙三年,被俘后遭杀害,依然不屈,这一点和天祥颇有相似之处。
      或许张煌言历史真正的建树并不多,事业也多以失败而告终,但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揺,不倔从于侵略者,就是这一点,也值得让商毅尊敬。当然这个时空里,张煌言还能不能成为那种充满了悲剧彩色的民族英雄,还真不好说,起码来说史可法一直挺到了这个时候,如果另一时空里,他应该死了大半年了。不过商毅看来,改变这些民族英雄的命运,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三方相见之后,商毅对黄宗羲和张煌言都表示了礼敬之情,同时也再次披了武将不干涉政事的防弹衣,表示自己对潞、鲁之争保持立,无论是那一方出任监国,自己都承认,或者是那一方先到杭州,自己就会奉其为主,但要求组阁时必须让史可法和吴甡入阁理事。
      这一点是商毅昨天晚和叶星士商议的结果,奉立监国的决意再打一个补丁,毕竟对明朝官员的政治智慧不能高估,万一有人心存侥幸,或是真的不开窍,傻怔怔的真就跑到杭州来了呢?性就先断绝了他们的后路,那就是来杭州就必须以史可法和吴甡为核心组阁,其他人靠边站,这一来只要不是弱智,估计就不会向杭州瞎跑了。
      不过黄宗羲和张煌言听了之后,也都大为惊讶,谁也没有想到,商毅会釆用这种两不得罪的方式,而且据然还都能够找了武将不干涉政事的大名议的依据,还让人无话可说。但很快两人的表情就变了,黄宗羲双眉紧锁,一脸阴霾,而张煌言却是一脸喜色。
      这是两人的心态不一样,因为史可法到徽州时说得很清楚,商毅已经明确表示,支持潞王监王,因此黄宗羲看来,这回来杭州只是例行公事而己,但结果却是这样。而且还不能说商毅说谎,因为商毅确实是支持潞王监国,只不过他同时也支持鲁王监国,而且黄宗羲心里也清楚,徽州的那批人肯定不会让潞王来杭州的,万一鲁王到了杭州,那不就麻烦了吗?
      而张煌言可没有黄宗羲这么多想法,他本来对这次杭州之行是不抱多大的希望的,因为现谁都知道,商毅和吴甡、史可法己经结为一党,而史、吴两人都是支持潞王的,但沒想商毅回到杭州之后,鲁王还有机会。因此张煌言也决定,快赶回温州,让鲁王赶快动身,以快的速度赶到杭州来。
      当然张煌言看来,商毅提出的条件也都是很合理的,由其是未来的内阁应该以史、吴两人为核心组建,张煌言也非常赞同,无论是声望、资励还有经验,南方也确实没有人能和史可法、吴甡相比,如果鲁王真的抢先一步到了杭州,内阁首、次辅臣,也只有史可法、吴甡出任合适。有这样的想法,也说明现的张煌言确实还太年轻,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不

第四章 拥立监国(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