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光靠嘴说没用,而制定再严厉的规定也只能顾全一时,重要的是打几个胜战,鼓舞浙江地区的士气,増加信心,也可以抵消南京失陷的不利影响。因此会议结束之后,立刻又招集统战部的人员,开始布置军事计划。
统战部本来有三个人,是李岩、吴汉生和周琦,商毅又决定,把王夫之也曾选进统战部来,这样王夫之将同时兼任统战部和行政部的职务,也有利于以后两个部门的工作协调,毕竟现这样的全面战争期间,军政合一才能够好的发挥作用。
现浙江地区的防守主要是西北面,以太湖为核心进行防守,由戍进的第一军付责,指挥部设湖州,太湖北面的无锡和江阴一线,布置了第一旅,和编的第十步兵师,另外还有师剩下的二个步兵团。而太湖南线,以第一师守广德府、第五师守宜兴,其由的部队都驻扎湖州,做为机动兵力。而第四、五分舰队的驱逐舰和护卫舰,还有小型铺助战船,都驻入太湖驻守。
杨武丞和段鹏的第三军现暂时驻守杭州,骑兵师也都重回归到第三军的编制,但李定国的第师则脱离了第三军,因此现第三军只有一个骑兵师,一个步兵旅和一个特种兵旅。
这时吴三桂和尚可喜的主力部队都已经聚集到南京附近,清军的总兵力己经超过了二十万,因此保卫浙江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因此商毅也做出决定,把编的第十师,划归到第一军的编制,编第十一师划归到第三军的编制,以増强兵力。
而相对来说,吴三桂南渡以后,江北的圧力却大大减轻了,罗远斌的第二军休整了半个多月之后,也把损失的兵源补齐,而且又有周少桓鲁南的策应,完全有能力向清军发动一次进攻,因此统战部也决定,把打破目前的僵局,掌握战争主动的重点,也放江北战场。罗远斌立刻从扬州出兵,首先收复仪真,解除清军对扬州的大危胁,然后滁州、盱眙、淮安府这三地寻找战机,或消灭清军的有生力量,或夺取城池地盘。江北战场打开局面。而鲁南一线,周少桓也己沂州为基地,进攻淮安北部的宿迁、海州等地,牵制清军的兵力。
同时商毅还决定,将编的第八旅和第旅,都调往江北,划归到第二军的编制,增强第二军的兵力,保证江北战场的战斗。
而江南战场,目前暂时巳防守浙江安全为主,牵制住清军的兵力,并且等待着李定国湖北开避敌后战场后消息。同时商毅也向李岩提出,把李牟调到师,出任师的参谋长,准备派驻到湖北,协助李定国完成开避敌后战场的任务。因为当年李岩兄弟追随李自成的时候,曾湖北驻扎了一年的时,不仅对湖北的地理情况十分熟悉,另外湖北地区还散发着不少大顺军的余部,李牟也帮助李定国,招降这些人为自己所用,也有利于商家军湖北地区开展工作。
经过了这几年的战斗,商家军也成长起来一批年轻的将材,基本都能够独当一面作战,现缺乏的是既懂军事,而又有大局眼光的战略之材,这方面只有李岩能够帮助能够帮助商毅。
另一时空里,李自成败出北京,退回到关之后,李岩就曾向李自成建议,孤守关一隅,绝不能长久,因此自请提两万大军,进入河南,聚集遗留河南的大顺军余部,然后就地抵抗清军,与关遥相呼应。这确实是一个站全局立场去考虑大局的战略性意见,不仅可以使当时的大顺军扩大根据地,还能减轻关一带的军事压力,如果李自成当时釆用了李岩的这个建议,或许还能够稳固住关河南一带,与清军抗衡,至少也能多支持几年。
可惜正是这个建议给李岩带来了杀身大祸,因为李自成怀疑李岩有拥兵自立之心,因此牛金星的挑动之下,杀死了李岩,后来清军全力进攻关,大顺军果然无力抵抗,只得向湖北败逃。
而商毅虽然是以浙江为基础,但战略布局显然并拘限于浙江一地,经营浙江的同时,也不忘建立山东战区,同时组建海军保持和山东战区的联系,而现又打算趁着清军后方空虚,湖北开避的战区,形成江南主守、江北主攻、鲁南策应的局面。当然是极为高眀的战略眼光,虽然这个决定并没有通过统战部,但去得到了李岩的极力称赞,认为商毅的这一决定十分高明的战略布置,因此也十分支持。
第二章 喜迅(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