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34章 当年旧人[1/2页]

相宝 炎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聘街是曼谷有名的“潮汕街”,这里的“普通话”就是潮汕话。
      行走在街头,满眼是熟悉的中国式招牌、幌子,听着熟悉的语言,这一刻,卢灿还以为回到香江庙街呢。
      三聘街一带,以前是湄南河边的一片滩涂,后来华人主要是潮汕人在此集居,慢慢就成了气候,再后来通过华人的努力,这里终成一片繁华商业区。
      虽然现在华人的很多传统还在延续着,他们还是一样勤奋一样精明能干,只是那种华人的感觉似乎开始淡薄了,可能他们也不会太记得他们还是华人了吧。
      来迎接卢灿的马家司机,就是一名华裔,皮肤黝黑,怎么看都像本地人,可偏偏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潮汕大浦一带的方言。
      卢灿试着问他是不是华人,结果这位名称谐音“马隆里”的司机,表情茫然,迟疑地摇摇头,“偶是潮汕人,泰国人,不知道算不算华人”
      他笑得很憨厚。
      这就是八十年代,华裔在世界各地的真实想法。缺乏一个强大的祖国所带来向心力,民族认同感自然也就不强。
      马炯坤的祖宅及家中商铺,就在三聘街,卢灿原本以为马老爷子在巴威县,那里有马家的休闲别墅,原本不打算前去拜访爷爷来电话,明天中午务必赶回香江。谁知巧了,马炯坤老爷子,刚好在祖宅这边。
      这不,接到谢家润电话后,卢灿联系上马老,约定晚上前往三聘街拜访。至于谢家润本人,听说代表家族,去缅北矿区视察,应该在加速推动他们三家吞并长龙珠宝的进度。
      车子停在一家名为“中和”的潮州戏院门口,这是马家在泰国的产业之一。
      马老有法律承认的妻妾三名,共有四子三女,而这四房又开枝散叶,马家第三代足足有二十人,至于第四代,最大的一位都有十八岁,是个男孩,在乌汶皇家大学。
      马家明面上的产业包括,此处的戏楼、一家金行,还有一家潮汕语和泰语主播的小功率电台,还有一家“潮汕乡情”的菜馆。
      马家资产,比那些控制泰国金融业的潮汕大亨们,自然有所不如,可在三聘街一带,马家算是大家族,很有影响力。
      戏楼门口有不少人,等着进场,旁边的招牌上写着今晚上演的剧目彩楼记。
      卢灿惊讶,“马老在这里?”
      那位马隆里司机点点头,“中和戏楼今晚请了广慧班来演彩楼记,老爷子喜欢潮剧,特意从巴威那边赶过来的”
      卢灿点点头,他和丁一忠,跟在马隆里身后,从侧门上二楼,转到一间包厢前。
      “老爷,卢家少爷到了!”马隆里敲敲门,隔门禀告。
      “请进来!”声音洪亮,怎么听也不像八十多岁的老者发出的。
      推门而入,包厢不里面有三人,两站一坐。
      刚才说话的,应该是距离门口最近的那位五十多岁的中老年,梳着背头,从卢灿一进门,他就盯着看。另一位年轻点,五十上下,西装革履,带着一副金丝眼镜,目光有些好奇。
      卢灿的第一关注目标,还是坐在沙发上的那位老者。
      满头白发、白眉,戴着一副老花镜,短袖青衣,看自己的目光有些复杂,回忆的、惊讶的、审视的、自责的、欣喜的、迷茫的、猜度的,还有一丝敌意的。
      “你就是卢嘉锡的孙子?”他扶着桌面,想要起身,一时间没能爬起来,又坐回沙发上。那位马隆里很利索的抢在另外两人之前,掺扶老者一把。
      “马老,晚辈正是卢灿,家祖曾聊过您老。”卢灿交叉合成虚拳,给老者鞠躬作揖。
      “来来!坐!”马炯坤招招手,示意卢灿坐到他对面。
      “你俩也过来,我给你们介绍。”
      那两位中年男子站过来,各自笑着与卢灿握握手,只听马炯坤继续说道。
      “这是广利行的少东家卢灿,我父亲,也就是你们的爷爷,曾经在他们家帮工很长一段时间,广利行对我们马家,有大恩的”
      潮汕人有着“东方犹太人”之称,若是把他们这些便宜话当真,那就是傻缺。
      另外,马家可不是帮工哦,而是如同王鼎新家一样,是典型的附庸家族,只不过,再说这些,没意义。
      卢灿再度拱拱手,笑容很温和,“马老过奖,现在卢家产业叫纳徳轩,不再是广利行。今天,我是以文博后辈的身份来拜见。您这么说,我可坐不住!”
      他的意思很明确,您老也别担心我来干什么,我就是看看故人,当年的恩怨,随着广利行结业,卢家不想再提或者说不想再追究!
      老爷子笑意融融的点头,“纳徳轩这名字好啊,比广利,有层次!”
      他指指那两位中年男子,介绍一遍。那位年长的,是二子马龙雎,这家戏楼的经理那位四十来岁的是四子马龙笙,电台的经理。
 

第634章 当年旧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