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天使来访
我从来未见过这么大的豪雨。
那天晚上九点钟,我正冒着雨从德州工技大学的图书馆走回家。这所大学位于德州陆博市。我在研究所攻读英国文学博士学位。由于赶一篇重要的论文,从早上十点就留在图书馆,一直到晚上九点钟。
我住的地方离图书馆约有六条街的距离。是一间相当简陋的小屋,只有一房一厕。房里摆着一张沙发、一个电视,另一端摆着床与衣柜,再加上一个小小的厨房。这个地区是陆博市最破旧的区域,住着一些像我这么穷的人。如今回想起来,那实在不是人住的地方,可是当时我的经济情况只能住那种地方,而我还庆幸能找到那么便宜的住所。
那天早上到图书馆,像通常的五月里天气又干又热。可是转眼间风云变色,这种突来的暴风雨在德州西部平原是常有的事。没有任何预兆,突然之间几百呎高的暴风云从西边挟带疾风骤雨袭卷而来。然后很快过境又匆匆消失。
那天这场风暴感觉上好象不太一样。不知何故,雨粒又重又大,疾风强劲,空气沉重得令人窒息。我被大雨淋得全身湿透,努力往家里冲,以躲开这场豪雨。
自小生长在肯亚,从没想过将来有一天我会到美国德州陆博市这样的地方。可是那天晚上,在蒙巴沙我的卧房与主耶稣的奇遇,以及随后献身于主的决定改变了我的一生,在许多方面是我未曾预期的。
与主相遇的隔天早晨,我很兴奋的把所发生的事告诉家人,只有小妹雪兰感到兴趣。那天正好主日早晨,雪兰经常到附近皮尔斯太太所办的圣经班听故事,她告诉我星期日早晨这些传教士都有主日崇拜聚会,因此我跟妹妹一起去参加主日礼拜,并得以再见到皮尔斯太太。他们夫妇不太能了解昨夜我所发生的事,可是他们很高兴我对基督教的热忱。他们请我再去,接着有好几个星期我都去了。除了主日之外,周间也开始与皮尔斯夫妇查经,并讨论许多信仰上的问题。
后来,我才知道这对夫妇来自美国德州,属浸信会。我这才知道基督教有各种不同的宗派。我并不很清楚浸信会是什么意思,只在福音书中读过施洗约翰的故事。皮尔斯夫妇向我细心解释浸信会以及水中浸礼的意义,并从圣经中找出很多经节来说明受洗是一个初信者属灵生活不可缺的一件事。
浸礼这件事使我的母亲意识到事态严重了。她听完那天夜里我在卧房与主的奇遇,却没有兴趣再听其它的事。我看得出来,她对我如此热衷于基督教的神感到困扰、伤心。可是她知道无法劝服我,因此对我所追寻,选择的道路闭口不言。
可是当我告诉她我要受浸时,她完全崩溃绝望了。她知道我已定意弃绝印度教,归属西方人的神。并且已无法挽回。在一九六二年的四月我受浸于童年常游玩的地方,蒙巴沙市旧港附近的印度洋。
这时我即将高中毕业,必须开始为毕业后打算。从小我就一直梦想,将来能到英国出名的大学读书。在我就读的高中,人们一提到这些鼎鼎有名的大学,就不由得肃然起敬。
宣教士皮尔逊夫妇也十分关心我的前途。他们知道我在学校都是名列前茅,也知道我对基督教的教义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一直鼓励我到神学院深造。虽然我没有兴趣当牧师,可是我十分渴慕多读圣经,多认识耶稣。后来他们劝我申请德州平景镇的魏兰浸信会大学。我的申请不仅被接受,而且还给我全额的奖学金。另有一间浸信会教会,从皮尔斯夫妇听到有关我的情形,特为我筹款付全程的机票。于是在一九六四年一月我离别了家乡来美国德州求学。
化装的天使
每当我回想初抵纽约的狼狈相,就不由得想笑。那时正值严冬,我一生成长于赤道下的肯亚,从来不曾经历过冬天,也不晓得冰天雪地的滋味。身上没有外套,更糟糕的是几乎没有钱。
已经买好的机票包括从蒙巴沙到伦敦,再转机越大西洋到纽约,再从纽约转机到达拉斯。在达拉斯的机场会有人接我,经陆博市到平景镇。大概伦敦那一站的航空公司不小心把我在美国国内线的那张机票也撕走了,因此陷身纽约机场。身上只有七块钱美金,惶恐无助,不晓得该怎么办,到那里去才好。在宽敞的机场大厦徘徊了一阵,然后决定出去外面看看。没想到走出大门即吓了一跳,外头冷的刺骨而且下着厚厚的雪。我被冻得全身发抖,本想立刻回大厦里面,却为眼前多如过江之鲫的汽车吓呆了。在故乡蒙巴沙市,站在街上两小时所看到的汽车也比不上这儿几分钟内所看到的多。
最后我终于返回机场大厦。我一脸可怜相衣服湿透又冻得发抖。我被遗弃在纽约,孤单一人。主耶稣啊!我该怎么办呢?
正在这个时候,神迹发生了,忽然有一个身身材高大,衣着体面,脚上穿着闪亮的牛仔鞋,头戴宽大牛仔帽的人来到我面前,搭着我的肩膀说:“这位小兄弟,看来你好象迷路了。”
“是的,先生,”我立即回答:“我买了机票,可是航空公司的服务员却说我没有票。现在我也没有钱再买票了。不知该怎么办?”
“你到那儿?”他问我。
“到德州的陆博市,”我回答:“先到达拉斯,会有人在那儿机场接我前往陆博市。”
“达拉斯!”他大叫一声:“真巧,我也正要去达拉斯。你在这儿等我一下,我带你一起去。”
他自我介绍名叫杰克。他为我买好一张机票,我们一起搭机飞往达拉斯。在达拉斯机场,学校派人来接我,当杰克看到有人照应我,就向我道别转身走了。我忘了向他要个地址,真遗憾。自从那次以后,我就再也没有遇见他。
德州的平景镇(美国的基督教徒
一九六○年代,像美国其它许多地方一样,这个学校所在的德州西部也有种族问题的困扰。虽然圣经的基要信仰在人们心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可是仍然无法防止一些人的种族偏见。由于我是来自非洲的印度人,因此我被视为新鲜的宠物,所以我投人白人文明的社会中并没有任何困难。然而对于黑人情形就完全不同。
我在一间餐馆打工。有一天晚上,一位年长的黑人来敲厨房的门。他肚子饿了,问我可否为他预备一份晚餐。我觉得有点奇怪,就对他说:
“老先生,这是一间餐馆,你怎么不直接从前门进去,向服务生订菜呢?”
“喔,不行的,先生。”他回答我:“我不想再惹麻烦。”
当我问清楚这老黑人的困难是因为他不受欢迎,我就大方的说:“既然如此,就请进来吧!你在厨房坐一下,我去为你预备
第六章 天使来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