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6章 武当大典[1/2页]

巅峰坏道 慕风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106章武当大典
      他却不自知江湖阔大,有身份的高人哪里都是,只有真正的霸主才有一些别人没有的资格。
      虽然二少没有请柬,但是他也是很想去的,因为他在现代的时候就分外的崇拜这个张三丰。
      这不但是因为张三丰的诸多传说,更因为他那震古烁今的修为跟自立门户的魄力让他心中震撼与钦佩。
      而且后来,他听到消息说小李飞刀李寻欢也会去,就更加坚定信念要去。
      因为他听到一个消息,就是小李飞刀李寻欢也会去参加这个典礼。
      如果是武当的掌门册封大典,李寻欢当然没有兴趣参加,但是张三丰是一个武学奇人,这种伟人的陨落,他却必须一去致敬致悲。
      跟老人商量后,跟王文交代后,跟涵玉告别后。
      二少就去找了许云飞,他的要求依旧是许薇跟他一起去。
      许云飞仍旧没有拒绝,所以二少跟许薇开始出发想湖北武当山而行。
      银麟自然被留在了许昌,因为此次大会高人云集,二少怕带着银麟会有危险,正如上次遇到的猎奇双鹰。
      二少可没把握对付那二人。
      能跟美人出行,绝对是一件令人舒心惬意的事。
      二少一路行走,欣赏着冬日的枯衰自然,偶尔扫一眼身边的美艳女子,但觉心情舒坦,赏心悦目,实在是前所未有的乐事。
      但是许薇却明显感觉到很闷,很不舒服。
      对一个女孩来说,跟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在一起,实在是一种很令人不高兴的事情。
      此去武当山,千余里路。
      相距张三丰的出殡大礼还有七日,所以二少并不着急,该休息休息,该赶路赶路,一天走个二三百里路,松松散散,也不倦累。
      其实按照正常的礼数,在得知张三丰死后的消息三天内就该举行出殡仪式。
      但是一来张三丰坠下天柱峰,不见其尸,不存在尸体腐烂之说,而且要举行新掌门册封大殿,就要有很多准备。
      所以需要耽搁几天,更何况各路宾客到齐也需要一些日子,而最重要的则是悬在十二月三十一日这天举行葬礼。
      则是代表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入土,直接就可以迎接新一年的重生了。
      这种种原因,才导致了决定在七天后举行仪式的必要。
      武当山,中国道教第一山。
      本来是湖北地区的均州所属,后被朱元璋下令直属湖广布政使司管辖。
      二少到了均州的时候,距离十二月三十一日已经只剩下两天,这两天他没有急着上山,就在山下的客栈,每天望着纷纷而来的武林人物,只希望能够发现李寻欢。
      但是两天过去,却没有丝毫李寻欢的踪迹。
      二少不禁纳闷,难道江湖传言是假的,李寻欢根本不会来。
      已经是十二月三十一日,许薇瞪着二少,问道:“这么多武林人物,我看大半都要留在山下,你有什么资格上山?”
      二少笑道:“你放心,天无绝人之路,咱们千里而来,武当山人若不给咱们面子,我们也不给他们面子。”
      许薇冷然道:“好大的口气。”
      二少无语,默默上山。
      许薇也默默的跟在后面,二少的忽然沉默,让许薇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
      毕竟二少自与她认识起,就从未做过对她一丝一毫不利的事情,纵然他与自己的大哥不和,二少对她许薇还是一向客气。
      但自己为什么总是不知趣,每每出言就要伤及二少呢!
      上山走了很久,路上行人不绝,多数都在下山,但仍就有人不甘心的上山。
      下山的人无不在暗骂武当山的人目中无人,就连拜见张真人都要有资格!
      其实张三丰在武林中的威望当真是无人可及,有很多武林人物不仅仅是对他的威名仰慕,更是受过他的恩惠。
      是以很多人在听到他的死讯时,当真有很多人悲痛万分。
      可是来到武当山,却有朝廷官兵把手,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所以这些人心中悲愤,只有在心中暗骂出气了。
      二少默默不言,他并不是在生许薇的气。
      而是在心底转着念头,看看怎样才能蒙混上山。
      武当解剑岩。
      果然有上百官兵把守,这些人都是一身飞鱼服,腰佩鸾带,手把一柄长刀。
      这正是锦衣卫的象征!
      为首一人,神色威严,面容冷酷,服装跟这些官兵一样,但是气势看上去却比所有人都要强,而且目光如电,令人望而生畏。
      这个人正是锦衣卫的统领魏长弓!
      看着到这阵仗,二少不禁暗叹无奈。
      他可是知道锦衣卫的厉害跟狠毒,自己在这些人面前玩把戏,玩穿了连命都保不住。
      于是停驻不前,看到二少突然停下来,许薇就忍不住道:“怎么,没辙了。”
      二少苦笑道:“我是真的没辙了,这下你

第106章 武当大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