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宫在县城西南会埠镇的浮云山上,顾县令和沈沉被小道士引进内室的时候,屋里已经坐了十来个人。
“各位已经先来了。我们路上耽搁了一下。来来来,我给大家引荐一下,这位是湖州沈家的沈沉沈兄,也是县衙西边沈家花园的老板。这次重建书院,沈兄慷慨解囊,捐了二百两。以后书院还要多多借重沈兄。”
“沈爷高义,佩服佩服。”在坐几位纷纷拱手。内中有位个子不高,壮壮实实的中年汉子,顾县令与他互相行礼,并且介绍道:
“各位,今上特别表彰的胡士琇胡大人,大家都听说过吧,今上特命修建济美牌坊以表彰胡大人和祖上的赈灾活命,造福桑梓,这也是本县的莫大荣幸啊。这华林书院本是胡家的祖业,胡大人是本地胡氏族人的族长。胡大人对重建华林书院很支持,顾某不胜感激啊。”
“沈兄,这是本县德高望重的宋乡宦,宋爷本是进士出身,对了,宋爷还做过一任贵府安吉州的同知,后来又进了广西柳州府通判,为了造福乡梓,辞官回乡,宋爷的宋氏家孰,人才济济,桃李满天下啊。这不,对于我们这个重建华林书院,老先生也是鼎力支持啊。人力物力方面,宋爷可要一力担当啊。”
“哪里哪里,顾父母过奖了。顾父母为本县黎民谋福利,老朽当唯顾父母马首是瞻。”宋乡宦清瘦的身子,面孔白皙,留着稀疏花白的胡子。他顺手指着身边的两个年轻人,“这是我两个侄孙,应升,应星,快来见过顾父母。”
“两位贤侄我见过的,都是青年才俊,特别是这位宋小公子,上年还是在我手里进的学呢。宋小公子的几篇文章,做得是花团锦簇,庶几雏凤清于老凤声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将来必定鹏程万里。宋翁有福啊。”
“见过顾师。”两位年轻人,一个二十上下,一个十四五的样子,都穿着白色长衫,有些腼腆。
余下还有浮云宫马道长,三四十岁的样子,华林书院就在浮云山上,书院旧址也是胡氏族人托浮云宫在照管。县学黄教谕,黄教谕是个六十来岁的举人。宋氏家孰的一个秀才孰师邓良知,四十来岁。还有五六个生意人,都是那个手卷上题了名出了银子的。
众人议定了华林书院的章程。
华林书院由奉新县联合地方贤达主办,由知县顾汇海任总山长,主事的推举为顾汇海,黄训贤,宋和庆,邓良知,沈沉。书院分三部,甲部,乙部和丙部。甲部为蒙学部,收五岁以上想读书认字的本县人氏。甲部山长为刚二十出头的生员宋应升。本县县学衙门也迁入书院,作为乙部,有心科举一途的学生,可以在乙部继续深造,这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乙部的贫寒生员可以到甲部兼课,赚取一些酬劳。乙部的山长是黄训贤教谕,名誉山长是宋和庆,因宋乡宦年事已高,具体事务由邓良知负责。丙部当是最有特色的,由甲部毕业或已经读书识字但无意于科举的,可到丙部学些一技之长,根据目前情况,暂时定了农学、医药和生意三门,以后视情况随时调整。丙部是以前书院从未有过的,由顾知县亲任山长,具体授课请胡士琇胡大人,沈沉沈老板和颐明堂药号的徐明达徐老板安排人手。
凡是奉新县人氏,都可入书院读书,学费也不贵,经考试成绩优秀的还有奖励。鼓励本县士绅踊跃捐资助学。外地人想到书院读书的,提出申请,经过批准也是可以的,学费可就要贵一些了。
正月十五一过,就请泥瓦匠人来修缮房屋,估计一月时间差不多了,二月十五,书院正式开学。
此外,县府鼓励私人及家族办学,原县学衙门就改为一所蒙学馆,收县城及附近的五岁以上的孩童入学,私人及家族办学的,县府将视情况给予补贴资助。
第七章 华林书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