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缔暴力,是潜移默化的事情,不是喊喊口号,也不是靠说教就能完成的,应该是压根就没有根源和土壤,才不会有巧取豪夺的滋生和蔓延。妈妈们给孩子讲童话,也都是互助互爱的内容。比如我听到一个妈妈讲: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大海边,小熊和哥哥、姐姐还有爸爸妈妈住在兔子家的旁边。有一天,小兔子来到小熊家里哭泣着说:“我家的房子被海风吹垮啦,爸爸妈妈无力把房梁架起来,请求熊爸爸帮助一下。”熊爸爸和熊妈妈就说:“孩子不要着急,我们全家会一起去帮助你家的。”说完全家出动,一起去帮助小兔子家盖房子。经过一天的努力,一座漂亮的小房子矗立在海边,大家都非常高兴,一起围着新房子唱歌跳舞。在这里对孩子们的教育不但妈妈们身体力行,就是孩子们看的动画,卡通节目也是充满着和谐、互助、友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甚至把自私自利,武力粗暴作为反面教材的情节都没有一点表现,也许是哪儿就压根没有。这几天我根本就没法子做孩子们的好爸爸,只能像实习生一样乖乖地做学生。
经过在幼儿院教育的考察,使我看到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所以根深蒂固,不排除在孩子幼小时期就‘灌输有关。一颗幼苗刚刚出土就被不断地扶正,直到长成也不会因根基不正而发生歪斜。这些和我们地球人的教育就差别极大,我们在小的时候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父母对子女是作为私有者来培养教育的,谁都难免把自私自利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孩子,这就使这颗刚出土的幼苗根基有偏差,在这个基础上越长越偏。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了。这里的‘性也就是我所讲的意识形态啦,对啦,孩子来到世界上就是一张白纸,头脑里就根本没有意识形态,至于如何在这张白纸上作为,那就是如何灌输,如何画出未来的雏形,也就是打底稿,通过‘灌输后,再通过小学的‘养成、中学的‘认知、到大学的‘研习和走向社会后的‘践行阶段加以润色,这是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的,最后才形成了德治社会的体系。
(本章完)
第27章 ? 灌输在起步阶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