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就是兵部尚书,杨士奇了吧,我暗自揣测道。
杨士奇沉声启道:“皇上想必已经知道了,南方战事吃紧,几日前右都督沐昂被击溃,现在方政部正苦守孟赖,急需支援。但近期,北疆纷乱,瓦剌骑兵对我边城时有杀掠,甚至其主力骑兵也在边疆现身多次,最近处曾到大同城外,离此不足六百里,故老臣已遣多支部队前去支援,所以现在老臣已无力支援方大都督。”
小皇帝脸露不愈之色,“杨爱卿也是侍奉过先帝的老臣了,父皇在时,也常在朕面前称赞于你,现在卿主掌兵部,难道现在一点办法也没有?”
杨士奇伏于地上,惶恐道:“臣有负圣望,当万死。”
“好了,杨大人,起来吧。”太皇太后摆摆手道:“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错不在杨大人。”
然后,转首,对下立的众臣公缓缓道:“诸位大臣,月前就有贾侍郎提议,和亲南蛮,以换取交趾王出兵帮助平乱。不过,现宫中可以出嫁的公主,只有出云、袖月两人,此两女,哀家皆爱之,万分不舍,故而这月来哀家一直犹豫未决,现南疆战事形如危卵,不得以和诸位商议,看此事可行否?诸位可发表看法,以助哀家快快决断。”
总算到正题了,我的精神不由一振。
还有一个袖月公主?不知道长的什么样子。
咳,走神了。不过,如果还有一个公主,那会不会嫁她?但这个念头在我心里转了一圈,就被否定了,苏容绣不是亲生的,倒霉的事,当然先轮到她了。
“皇上,太皇太后,臣觉得此事不可行。”首先说话的是也是个老者,看他刚才站的位置,应该是礼部尚书杨溥了。
“老臣以为,以我天朝上国,求助于偏僻小邦,已是羞耻,现在,还要用和亲之事,出嫁皇女于蛮荒野地,是为士所不取。况且,南蛮来朝求娶公主,已是去年之事,去之已远,现又提起,未免突兀,于理不合。再说,此南蛮小邦,已数岁未贡,蛮横骄狂,可见一斑,若今次再嫁公主,必然使我朝蒙羞啊。”
死要面子,我在心中暗道。
虽然这家伙好象是站在我这一边的,但他的说辞我不敢苟同。
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这套说辞能打动上面的老太太才怪。
“杨公,微臣的看法,却有些不同,”从杨溥的身后走出一人,这应该也是礼部的人,二十八、九岁的模样,留着两撇小胡子。
唔,这家伙该不回就是那个狗屁的贾蔼吧,我眯起了眼睛。
“贾大人,有何高见?”
果然是这家伙。
不过,很嚣张啊,在朝堂之上,就敢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对着干。
“皇上,太皇太后――”他先向上面的主子行了礼,才道:
“与外番和亲,古亦有之。汉时,文、景两帝对匈奴行‘和亲之策,换来的是我华夏‘文景之治的锦绣江山,当是时也,天下安定,歌舞升平,百姓富足,安居乐业。而在唐时,公主文成远嫁吐蕃,吐蕃人载歌载舞,夹道想迎,成就的是我炎黄‘贞观之治的盛世辉煌,延续八百余年。这些难道都是羞耻?所以,微臣以为,出嫁公主,不但不会使我朝蒙羞,反而会让外夷见识我朝博大胸怀和盛世国力,进而心悦诚服,年年来朝。”
“何况,现在非常之时,如果出嫁公主,就能平一方叛乱,使百姓免受妻儿离散的战火之苦,那么,我百姓甚幸,我大明甚幸,我天下甚幸。”
这家伙口才不错啊,引经典据的,最后还拿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架势。看来那个杨溥不是他的对手。
“贾大人――”
不出所料,没过几句话,杨溥就词穷了,只好黯然退回臣列中去。
只留下贾蔼在那做最后总结。
“;;;;;;我大明微受困顿,这就像是一父带其子上街,却发现自己忘带银钱,其子身上却有一些,就暂时借来用用而已,然,父之金银必远胜其子。交趾,小国也,蝼蚁不足以撼象,此天下皆明,南蛮也自知,我们若出嫁公主,他们受此天大恩惠,必然对天朝感激涕零,臣服之心日盛,最后归顺我大明也未有可知,然此,全为和亲之功也。”
离谱,这家伙也太能说了吧,如果江山能拿美女来换,那以后倒方便了,两国交恶,也就不用打仗,只要这两个国家比一下美女,哪个国家的美女少,就投降好了。
更离谱的是,竟然还有不少大臣在随声附和。算了,我本来就不指望他们。
不过,我该出手了,不然,苏容绣真来个孔雀东南飞,我可就亏了。
第十一章 天花乱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