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后这些孩子们便听令各自散去。多数是三五成群交谈而走,似是今日国主之言让他们对未来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所以这才各表内心想法。
“卫宫三十六将之子留下,孤王有事吩咐。”就在众英杰欲各自散去时,那东方通善这会儿还有话要说——要那卫宫三十六将的孩子留下。
听得国主号令,那卫宫三十六将除了卫宫六将的孩子最先立着未走半步,接着那父亲都不在的孩子也迅速列好队伍站着。
如此二十几个孩子,个个生的是虎贲、美凤貌,看着就养眼、欣慰。
“众侄儿皆是英雄之后,今日留下,乃孤王有无相赠。”在听到武天道小声说孩子们都列队站好后,这东方通善便对这些孩子们先说了一句近乎叔叔、伯伯之言,没有用先前的那种帝王语气和孩子们说话。
“入洞五年,你们各自的绝技都小有所成。所以人人必须要有一件像样、称手的兵器。而谈到兵器,那这洞中就数武通神师当年从蚌仙山所求得的七件利器最为美哉!然而奈何只有七把,怎能不是偏颇的分给我这二十几位侄儿呢?”到最后,这东方通善是要借这入洞正好五周年的日子把当年武天道从蚌仙山带回来的七件龙骨所化的兵器赐给这些孩子。但奈何只有七把,不能很好的分到这些孩子手中。况且当初东方通善已经答应要把这七件龙骨利器赐予卫宫六将的子嗣。
“这……”如此一言,在这孩子里面炸开了锅。七把利器,如何能分到自己头上来?当时这些孩子心情很复杂。“孩子们,且听孤王把话说完——如此利器,若要分的公平,无外乎以武夺宝。前些日子的比武,你们表现的很出色,皆能保住父亲的荣誉——不出三十六名外!我想除了卫宫六将的孩子外,你们都能使地下有知的父亲欣慰。所以在此情况下,孤王很为难,前思后想后,还是觉得以上次比武的名次得利器。不知诸位贤侄觉得怎么样?”在听到底下孩子们不置可否的声音后,这东方通善连连以长辈的身份对这些孩子们“晓之以理”,最后决定以名次来分配那七件利器、
当时这些孩子们听到这些话后,比武名次靠前者心内狂喜,而比武名次靠后者则神情黯然,有想哭的冲动。
对于这一切,武天道、卫宫六将等人就觉得很正常。毕竟这些都是孩子,装不出大人那种貌似“豁达一笑”。
纵使这样,这些孩子们对于国主的分配毫无异议——毕竟都是年龄相仿的孩子,自己技不如人那就只有接受现实喽!
见孩子们一时间鸦雀无声,这东方通善心里也不好受。此时的他,哽咽了一下后,便又继续说着内心想法:“至于未能得到利器的孩子们你们大可不必神伤——经过孤王和几位大臣商议后,我们一致觉得不能以一时失利就将利器长由胜利者可握。如此,到了一定时候会使得那有利器者浮夸、炫耀而原先本事大退。所以我们决定,每年会在一定时期举行一场比武,就在你们之间,那么理所当然前七者才有资格手执龙骨利器!”
此番讲话,那上次比武失利者这会儿热些沸腾,如此,才算是做到了“能者居之”的服人服己的公平、公道。
“然而这样的比武,必须有一个期限,九年后,能最后执各自的龙骨利器者,那龙骨利器自然永远属于那些人,如此,你们觉得如何!!”
“国主英明!”
在考虑到这样的比武不能持续时间过长,于是这东方通善便以九年为期限。这样孩子们最大的有十八、九岁,最小的有十五六岁,到时候年龄、气力上差不了多少,那么至此谁都无异议,遑论不公平之说。
如此,那些孩子们个个深感此比武甚为公道,皆跪地感国主英明。
就这样这东方通善按照上次万人大比武的名次,由武天道将那七件龙骨兵器交予那排名前七位的孩子——第一名毫无意外是那金震凛之子金道熠,第二名也无意外的归于那方烈之子方消燹……巧的是,这卫宫六将的孩子竟然包揽了前七名,而那秘寻天则在第八名之列,似乎遗憾而不能手执那龙骨利器。
但就在此时,那金道熠站了出来,看他的神情,似是要说什么惊人之语。
地下五年龙骨利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