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叹其精绝。
当东方通天对上武天道时,犹如针尖对麦芒一般,强强对刺,不留余地。那一战斗得是精彩绝伦,两位年龄相仿的少年连战三日难见胜负,当比到最后双方不得不使用必杀技时,城楼上的王亲、大臣们一时惊为天人:东方通天聚全身之气已把所站之地压成了数丈直径的圆坑,以作最后纵天一跃;武天道这时候已分身数百,个个恍若天神,只待一击必中。就在这天雷与地火搏命之际,东神国国君东方通善合阴阳之气訇然一声大吼:“住手——”。
这一吼宛若霹雳在耳,那楼上的诸位王亲、大臣们哪受得了这般巨吼,靡跪者连连一时无站立者。他们胸喘股颤,面如槁灰,好似将死之人。
当东方通天与武天道听闻此吼时,心中不免大为讶然。这犹如天帝之吼直插内耳,一时间便震乱了心神,两人不得不同时收了法术,都骇然地望向城楼之上。只见远处城楼上新王东方通善屹立于城楼中央,可瞥见他那些许青发轻逸飞扬,一袭宽松的王袍聚风而动,乍一看,似仙风道骨之辈。
这时的东方通善眉头微蹙,而后以真气又复说道:两位今日比武可谓龙虎之争,其法术修为东神骇然。纵使再比三日也分不出高低之手。孤王今令其住手,实不忍两败俱伤的惨景。今日停手,翌日大殿之上听其敕封。
一席话后,东方通善转身回宫。余下城楼上的衮衮诸公匆忙起身跟随。而校武场上的东方通天与武天道听完话后,面面相觑好一会,各自眼中也不免流露出惺惺相惜之情。
第二日,大殿上众臣低首畏君,只见左右大臣之中东方通天与武天道并肩昂首望君。良久后,君主东方通善面露难色的说:“昨日比武,众贤臣可曾佩服两位修行者的通天手段?”
“回国主,我等无比佩服!”众臣答道。
“那众贤臣最钦佩的是哪一位英杰啊?”东方通善又复问道。
此问一出,大殿上静默一片,而后议论之声四起,但没有人直接回答国主东方通善。
其实东方通善早就想到会这样,没有人会说的出谁比谁有优秀。因为东方通天与武天道这两人的实力犹如自己跟自己打,说不上谁比谁强,也给不出一个绝对答案。因此议论争辩之声的存在着实正常。
一阵聒噪后,国主东方通善继续说道“既然众卿给不出一个绝对答案,那孤王就“不法古,不修今”尊两位修行者同为东神国“通神师”。这样既有孤王贤弟辅佐,又有武氏英杰尽忠,实乃良策啊!”说完后,东方通善稍展眉头。以待大臣们的意见。
这时下面开始沸沸扬扬了,对于两修行者的能力大家毋庸置疑。然而国主要破“祖宗之法”实乃一石惊起千层浪。连东方通天与武天道都感到吃惊。
“国主,祖宗之法不可破,若有二师,必将架空王权,我东神基业危矣!”一老臣似痛心疾首的说道。后面人云亦云的人也跟着多了。
强聒后,东方通善深知此提议必遭阻挫。一时间他沉默不语,由着下面的大臣依旧强聒不舍。
良久后,一个声音压下了所有人的云云。站在大殿中央的东方通天开腔了:“我早对我王兄说过,弟若在,你东神王权无人敢逆。今我与武天道历经磨难,同为“通神师”有何不可?况且我乃国主之弟,辅佐王兄当是天经地义,何来与外人架空我王兄之王权的邪念?
东方通神说完后,却看着武天道的眼睛,似乎有什么深意。武天道好像读懂了什么,顿时一跪向国主,高声说道“当誓死效忠明主,不负天恩!”
这两人的话字字珠玑,大臣们听罢沉思不语。特别是东方通天的寥寥几句,暂时打消了守旧大臣们的些许疑虑。
是啊,东方通天与东方通善同为王族至亲,没道理合同外人夺自己祖宗基业。一些大臣们如是想。
国主东方通善见众卿此时沉吟,不免心中大喜,急忙起身宣召:东方通天与武天道实属奇才贤臣,可同为通神师,以顺天意,以承王恩,以塑天朝!
大乱始于东神(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