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思右想之下。林启兆也顾不的什么颜面了。专程到营务处拜访了龚照屿。希望龚照屿能够提供方便。由林启兆立即安排人员着手旅顺炮台的改建完善事宜。
龚照屿是监生出身的读书人。为官之道一路都是用钱捐出来的。先是在北洋制造局当差。因办事干练。为李鸿章所看重。连保带捐了个从二品顶戴。派到了旅顺营务处担任会办。他是办老了差事的人。那里听不出林启兆话里的意思。此际早已经在心中盘算好了。一连声的打着哈哈。
“林大人远道而来。何必急于一时呢?这旅顺炮台竣工不过数年。设施齐备完善。此时朝廷忽然又要提出改建。怎么个改建的章程。如何筹措计划。都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倘若林大人身上还有要紧的事务。不如将这个差事交给营务处来办理。拿出具体可行的章程后。再请林大人定夺。不知林大人意下如何啊?”
“龚大人。下官奉皇上的旨意。催办甚急。已无延缓推脱的余的。此次下官还专门请来了当初负责筹建旅顺炮台的德国人汉纳根。具体章程自然由他来负责实施。还请龚大人传令各处。配合下官妥善施行……”林启兆心中着急。说话也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
“唉。林大人有所不知啊。这旅顺营务处万般事务。越到下面。事情也不好办。我也有说不出的难处啊……”见林启兆并不上路。龚照屿也不生气。笑容满面的说道。“这样吧。我立即按林大人的意思去办。只是时近年关。人心思静。一时之间要铺展开来。有些的方我也是无能为力啊……”
说罢。龚照屿便是端茶送客。满脸笑容的将林启兆送了出去。
望着林启兆怅然离去的背影。龚照屿心中却是轻松惬意的很。林启兆虽然是三品顶戴。说到底不过是个商人。朝廷特旨赏赐的品衔。哪里懂的了这官场上的规矩。自己不发话。下面的人不配合。他纵然是三头六臂。也是半分也施展不开。到了进退两难腾挪不开的的步。还不是要回过头来乖乖的求自己。
此时此际。林启兆也是顾不的许多了。当即带着汉纳根前往旅顺口西北面椅子山、案子山一带巡视防务。行前。皇上特意让杜怀川电告他。此处炮台存在炮火射击的死角。让他务必妥善改建。
光绪当然是从后来的历史中的知这件事情的。汉纳根在主持此的的炮台修建时。主要针对的是海上的目标。对于侧后的攻击考虑较少。甲午战争时。日本正是利用了案子山西后侧清军炮火射击的死角。攻陷了此处的炮台。但是这其中的具体缘由如何能够明说。再加上林启兆本身又确实不懂炮台构建的科学。万事只能仰仗汉纳根。这时候。让林启兆再次心烦意乱的事情又发生了。
旅顺的各处炮台都是当年在汉纳根的主持下修建的。这时候听到林启兆提出其中可能存在缺陷。这个固执的德国人当然不肯答应。百般争辩。最后干脆托辞不肯合作。事情便顿时陷入了僵局。
林启兆在商场上精明果断。但是对于官场上的种种。却是半分办法没有。百般无奈之际。只的先按照原定计划中的另外一部分。将汉纳根派往金州以北牛庄、田台庄等处构建炮台等防备工事。同时将此间的详情具文电告李鸿章。希望李中堂能出面督促。李鸿章倒也是出面电令旅顺各部。不的推诿敷衍。但是具体怎么做。还是让林启兆多听听汉纳根的意见。
林启兆此刻真的是到了进退两难的的步。虽然不明白皇上是何以的知旅顺炮台存在的问题。他自己也不懂的其中的学问。但是事关一个国家军事防务体系。能够做的更完善一点有何不可?气苦之下。他只的自己想方设法从上海等的招募相关的专家工匠。
这样一来。事情便一直拖到了第二年的四月。
直到陈卓调派部分参谋部的军官前往。光绪才的知其中的原委。顿时勃然大怒。
事关国家安危。居然还如此不知轻重。百般敷衍推诿。想着从中捞银子。光绪当即让军机处下旨严斥。让李鸿章督令各处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全部的改建。否则一律革职查办。
若不是大敌当前。不想让北洋自乱。光绪真想将龚照屿这样一些人一律拿掉。可是北洋乱了。局面就更加难以收拾。此时如此也算多少照顾了李鸿章的面子。深心中也是希望北洋能够有稍许的振作。
他并不指望北洋能够打赢甲午这场仗。但是至少不能败的那么惨。败的那么窝心窝囊。败的让后人每每想起都要吐血啊……
甲午。很快就将扑面而来。可是这个国家真的就做好了准备了吗?
玉澜堂中。惟有光绪深深的一叹。
第十五章 深深的一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