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46章 阴云密布[2/2页]

商宦 古城西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嘿。你还解释什么。我是过来想象的到的。我比你老。按理自然是你来看我因为忙我去看也未尝不可。是什么出格的事。何况“无事不登三宝殿”。我还有事要同你说哩。”
      刘章德显的十分豁达而又随和。到底是和自己的秘书在一起嘛。
      宋子达一听说刘章有事要找他谈。倒反而感到轻松了他最怕无休无的说应酬话。总觉的自己在那方面很低能。是个沉重的负担。其实他心里明白。刘章德迫不及待的打电话决不是为了互致问候而是有事要向他这个老下级交待。于是他:
      “有事情要我办。老在电话上说说就行了。
      刘章德笑道;
      “不行。这种事能在电话上谈的谈不清楚。也不应该。这是原则。”
      宋子达一听明白了。这位老上级要谈的是人事问题。他新来乍到最怕别人找他谈调动谈提拔一类的事。却也无法回避。谁要你干这份差事呢?当下他便硬着皮问道:
      “就请刘老吩咐吧。”
      章德伸手从茶几上的烟盒中取出一支“红塔山”香烟点燃吸了一口。然后问道:
      “乌紫市的干部最近要调?”
      宋子达如实答老上级道:“市长陈江调离了现在正在考察。”
      在乌紫市各部门和基层中呼声最高的是张晓文但省里的老同志反映不好。说他年纪轻资历浅还需要磨练一下。才能成气。
      现在刘老提出这个问题他要推荐谁呢?宋子达只好洗耳恭听。
      刘章德说了:“我找你来是想向你推荐一个干部。就是洪望山。现任乌紫市委副书记。咳。对了。听说们还同过学?”
      宋子达全明白了。早有预感。现在的到了证实。便说:
      “党校的同学。后来他派到了乌紫。我留在了省委机关。”
      “对嘛。”刘章德。“他同你纪差不多也是五十出头吧?”
      宋子达只点点头作为回答。其实他也说不清楚他们两人到底谁大。问题已经提出来了。刘德却不等宋达回答。又故玄虚开了个玩笑:
      “洪望山?取了这么个怪名字。洪望山易老。李广难封。”他倒也易封罗。四十出头的级干部。够意思哪。你当然比他封的快。同样的年纪副省级哪。几多人羡慕几多人嫉啊。小宋。五十而知天命。也年轻也不年轻哪。你们不能和我们比。那时是战争年代。我二十三岁当县委书记。二十八岁当的委书记。进省委三十六岁易封了吧?谁知三十多年过去依然如故。离休的副省级干部。”
      他将“副省级”三个字说的特别重。似乎要引起听者的震动。宋子达也确实感到了刘老所`的内涵。当然他不便说什么。
      “好了。这些都是题外话。言归正传。这个洪望山到底怎么样?”
      现在面对刘老的问题该怎么回答?宋子达只能老老实实的说:“刘老。考察组还没派下去。我一时半时还谈不清楚。等考察组回来汇报和研究之后再向你报。”
      刘章德听了宋子达的回答有些不高兴。你宋子达怎么哪。如此迟钝。我叫你来是为了什么。你心里应当有数。既然我已经直截了当的向你推荐。你就应当相信我。还对我卖什么?但他并没有发作。却面挂微笑的说:
      “在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孩子。还有什么需要考需要查的嘛?他老子抗日战争中就跟着我。文化不高。本事不大。干了一辈子的了个处级离休。还不是正式而是享。”
      他停了一下。像是重新整理思路。时间不长最多分把钟。然后说:
      “洪望山这孩子随他老子来过我里几次。最近一二年是单独来的。只要他从乌紫回省城差不多都会来看我的。我看他谈吐不凡。很有见解。想不到三拳打不出两句话的老子生出了这么出色的儿子。老子忠心耿耿一辈子。儿子也不会含糊的。用这样的青年人来接班我们这些老家伙放心。”
      他又停了一下。继说:
      “当然罗。们在的规定办什么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有什么?”
      宋子达连忙回答:
      “还有民主评议。”
      “对了。”刘章德道。“民主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三民“三民主义”。”
      他哈哈的笑了。笑过之后又说:
      “还是按你们的规定办。唉按既定方针办嘛。哈哈。不过我希望不要因那个“三民”而没了人才。其实嘛。三民四民到头来还不是书记一句话。”
      分量如此之重。叫宋子达怎样回答。他又能怎样回答呢?便只好唯诺诺。含糊其。
      见刘章德要说的话已经说完。宋子达意识到请教的时刻来了。便说:
      “刘老。我一接到任命通知就想要向你请教的正好趁今天的机会请你指点指点看看要意哪些问题。你是省里的老领导又分管过一行。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应当认真听听你的意见。”
      听宋子达说要向自己请教刘章显的很高兴。眼前这个中年人虽说过去当过自己的秘书。属于朝夕侍候在侧。成天为自己服务的随员。但人家现在毕竟是省委常委组部长了啊。
      一时兴起。他的从沙发上站起来。绕着客厅走了一圈。然后在宋子达面前停住。以十分欣赏的目光看着他。说:
      “你这样做很对。|宋。不仅要听我的意见。也要听听其他老志的意见。集思广益嘛。”
      他又坐回到沙发上沉思片刻。依然带着十分兴奋甚至有几分的意的表情说:
      “你向我请教。我首先想到了两句诗。一句是的:“无限风光险峰”。是在哪一首诗上?”
      他停下来问宋子达。
      “题庐山仙人洞。”
      宋子达回答。
      “对”。刘章德接着说。“这意思就不用我来解释了。还有一句是苏东坡的。“高处不胜寒。”这又是哪一首里的句子呀?”
      这位具有师范学历的老前辈并自己不清楚这一名句出自苏东坡的哪一首词。也并不是有心要考一下宋子达。看他知不知道。不。目的是为了加重语气。引起对方的注意。这大概也是一种表达艺术吧。
      宋子达自然深领其用意。微笑着回答了。
      刘章德听了
      “好。高处不胜寒。限风光在险峰。这就是前的处境。明白了吧?”
      不等宋子达回答。刘章德却来了个自问自答。一一顿的说:
      “对苏东坡那句话完全是借用。就是说在上层工作情况复杂。是非很多。特别是你现在担任的工作。更是矛盾的集中点。各种各样的人都会把目光对着你。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不同的看法和议论。有人叫好。有人骂娘甚至你任人唯亲。重用坏人如此等等。你准备着在这样的环境中过日子吧。这就叫无限风光在险峰。反过来说。什么都平平淡淡。无人颂扬也无人骂娘。那才难受。当然罗。如果只是一片叫好声。百分之百拥护也不见的好。也许因为你不坚持原则。有求必应。做你这项工作。不可能不的罪人的。”
      宋子达洗耳恭听。的受益匪浅。忽然想起临任时来自朋友的那句警告:“那是折的工作。”
      高处不胜寒。折的工作。无限风光在险峰。宋子达暗暗的品尝着这三句话。觉的很有味道。却又听到刘老在继续发挥宏论了:
      “我刚才说了一通只是一个大前提。或者叫它前言序论纲要也都可以。你也许会觉太笼统了对不?我就给你来几条具体的。当然仅供参考。”
      他哈哈的笑。笑的很的意。显出一种自信深广居高临下的姿态。大有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气势。说:
      “第一嘛。就是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切按中央的指示办。老老实实不折不扣。不要耍花点子。当然也要创造精神那就是创造性的执行中央的指示。不是你去另搞一套。无论何时何的只要你想到脱离中央的精神另搞一套就是你犯错误的开始。按照中央的指示办了。即使错了你也只不过是执行嘛总结经验嘛。责任不由你来负。但有一条你按照哪个文件办的按照什么人的指示办的必须记一清二楚。否则有口难。“四清”有人要抓我的辫子。我据理力争。哪一条是根据中央什么文件办的。哪一条是根据主席的哪次讲话精神为依据。怎么着?你还敢怀疑中央?“文革”乱了套不容分说有口难辩那又另当别论了。”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住若所思。然后问道:“省委现在怎么样?”虽然问题既不明确也使人突然。宋子达还是猜到了。便回答道:“一如常没什么。”刘章德听了说:“那就好嘛。”他反问宋子达:“我说到哪里啦?”宋子达回答:“你说了第一条。”刘章德把手一甩:“管它第几条。就是这慎重一些就是了。”
      39停片刻。他忽然带着激动的情绪以同样激动的语气说:
      “还有一个非常重的问特是在当前显的更为突出。那就是怎么对待老干部。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就不用说了。我这里说的老干部是指离休范围的老家伙们。江山是们打下来的。现在大部分都已退出政治舞台。但是他们心里不平衡呀。知道吗?心里不平衡。”
      刘章德站了来。又在客厅里绕了一个圈正如影视上经常看见的大首长们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的行为动作然后停在宋子达的面前。声音宏亮感情激越像是对千百万听众:
      “他们忠心耿耿为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也坎坎坷坷生活了一辈子。至少大部分是这样。特别文化大革命这十年。有哪一个幸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开始落实政策恢复工作。像我这种情况还算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就恢复工作了。有许多人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才恢复工作。还没坐热又让椅子了。”
      他停顿一下。又加重了语气:
      “让椅子嘛。该让还的让。我们的事业要有接班人。但让的太急就让出了一个心里不平衡。过去说老中。突然一下子老的一个不要了。越年轻越革命。越越反动。这样行吗?说实许多老同志不放心。就是不放心。”
      刘章德说的太激动不的不再一次停下来自我调节自己的情绪。足足停了两三分钟语气才缓和下来。
      “这也罢了。从大局出发早退迟|都要退。让有经验的领导干部先上来干干看。趁这些老家伙还活着。可现在越逼越。连奉献余热听说都不允许了。叫我\|健康健康再健康。健康个屁。这等于叫这些老家伙不问天下事。一\等待火葬场。”
      刘又激动起来。说不下去了。
      一直静坐一旁洗耳恭听的宋子达本来是拿定主意只听不说的。但看见他的老上级如此激动。觉的自己不能再沉默下去了。也不能用点头微笑的表情来敷衍了。但说什么呢?乘章德激动的停下来的一瞬间。他迅速思考并形成了一个答案。然后微笑的望着自己的老上级说了一通话。
      他的话不多。但贴切动听。大是老干部的历是同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相连的。尊重老干部也就是尊重革命历史;老干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这句话。他认为不仅因为老干部在长期革命历程中作过奉献立过功劳。还因为老干部有革命经验。可以对中青年干部进行传帮带;老干部们虽然已退出现职。但是可发挥余热的范围是很广阔的。
      宋子达的一席话说的刘章德心里暖和和的。
      上了年纪的人。特别是久握权柄退下来的人。最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特别是新当权者对自己的态度。在他们看来这是区分干部中正人君子和势利小人的重要标志。自己的老秘书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的宋子达显然属于前一种人了。听了子达的一番话他不仅消了气而且很高兴。情不自禁的拍拍宋子达的连连的说:
      “小宋。你说的对。你说的对。”
      然后坐了下来。依然坐在宋子达对面的沙发上。兴奋的说:
      “有了你们这样的人来接班。我们这些伙就放心了。”
      刘章德坐在宋子达对面。用欣赏和赞许的目光盯他。竟然有一两分钟说不出话来。那神情大有诸门生碌碌。唯此生贤耳的味道。岂不是吗。就拿给他刘章德当秘书的人来说。前前后后不下十余人了吧。但达到宋子达这么高职务的就只有他一人。而且如此之懂事明理。
      刘章德兴奋而又沉的坐了一会儿。忽然看看表说:
      “哟。时间不早哪。都十点钟了你忙去。我也要休息了。”
      宋子达身告辞。刘章德送到客厅门口。握握手说:
      “洪望山的事你看着办吧。”

第646章 阴云密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