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强推实在太郁闷了,今天暂不更新正文了,先发一篇以前写的小文上来,大家看了如果觉得还行的话,就支持一把我的大明,点、收、推一个都不能少啊否则的话我会—)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清官,从来就是无知的老白姓的一厢情愿的想法。何为清?廉、直、刚就是清吗?古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入了官场的也谈不上清不清了,况且天下都是清官也不一定就代表天下就能大治了。所谓的清官都是统治阶级为了政治的需要而标榜出来的,现在没人提清官了不照样天下太平吗?历史上最最有名的清官有两位,一位是包公,包黑子的事以后有机会再说,此文要表的是另一位海瑞。因为在下很不幸,没有受过宫刑,所以学不了司马迁秉笔直书,只好姑妄言之了,看官也就姑妄读之吧。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先来说说两个贪官的事儿,是清乾隆年间的,一个是浙江巡抚王望,一个是山东巡抚国泰,都是《清史稿》上有传的主儿。当然了,毛主席他老人家说“一部二十四史都是帝王的家族史”,中国的史书说来也奇了,除了司马迁还讲了点本朝事外(离他生活的时代也远了点儿),其它朝代的史书都是后一个朝代修的。贪官危及了皇帝的统治,帝王总是对之深恶痛绝的,所以史书中对于贪官的记载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前几年电视上热播了《雍正皇朝》,后来又播了《乾隆皇朝》,一时之间整肃吏治成了一个流行的口号。王dan望在甘肃任布政使时,在那种穷的快寸草不生的地方竟然贪了好几百万两银子,就更不用说国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朝庭派钦差去彻查时甘肃还有百姓拦路替王dan望喊冤!我不禁想起了袁崇焕,现在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忠臣,英雄,可当时皇太极用反间计,崇祯处斩袁崇焕时,全京城的百姓都拍手称快,比后来窃国大盗袁世凯死掉时孙中山、护国军们更兴奋,在他们眼里秦和姓袁的一比就算不了什么了。他们往袁身上扔鸡蛋,菜皮,就像港片里常见的那种,或者像美国轰炸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时我国的爱国学生往美大使馆内扔墨水瓶、西红柿一样,古今民愤人怨概莫如此。我总是想,要是当时海瑞在,会出现这种情况吗?虽然每个朝代都有清官,都有贪官,但是海瑞却是独一无二的。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史载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出生于琼山县(今属海南省)一个回族家庭里。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据此,我可以断言海瑞此人并不聪明,或者说只有一点小聪明,读书不勤快,只顾着打女同学的主意,还有心理偏执的毛病。你想啊,海瑞是个少数民族,按照历朝历代统治中原地区的正统王朝的民族政策来说都是很开明的,像蔡文姬、王昭君那样的才女、美女都嫁到了西域的少数民族去了,而这种政策体现在知识份子的身上简单的来说就是加分,考试加份。现在政治清明高考时都给少数民族加分呢,更不用说当时的明朝少数民族并不弱了。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年轻的海瑞满怀信心,长途跋涉的去南京参加进士考试。他本来想到北京去的,那儿能加一百分呢,可是从海南走到北京实在太远了,他的父亲是个不学无术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死了,也没留下多少家产,海瑞恨自己为什么不出生在一个有钱的人家,他买了一个南京的居民户口后剩下的钱只能买一张去南京的旧船票了。相比较之下南京就近多了,虽然不是首都了,可也能加五十分呢,加上他是少数民族身份,他一下子白赚了一百五十分!南京,洪武皇帝开国时也曾做了几年首都的,那时的北京城可没现在这么辉煌。从现在传下来的海瑞的官像来看,他年轻的时候长相一般,既不帅也不酷,也许少民族考生的长相本就难入中原考官的法眼,也许海瑞考试的时候想起了家乡的椰子树走了神,结果是他只中了个举人。海瑞想不通,他认为凭他的才识怎么会考不中进士呢?一定是考官受了贿,让别人顶替了他。海瑞越想越气,恨得牙根痒痒的,后来他对贪官恨之入骨,势不两立,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当时海瑞面色苍白,恨恨的骂了考官一句操你妈,踉踉跄跄的走回了海南岛。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我最初对于海南岛的印像完全来源于红色娘子军。领头的叫吴琼花,也是一美女,后来我看到她在舞台上跳芭蕾舞,她领着一百多姑娘在海南这个小岛上四处追杀地主老财南霸天,后来我又看了作家汪曾祺在天涯海角的照片,一下子就记住了海南。历史书中还讲到中原有个女科学家叫王道婆的把先进的纺纱技术带到了海南岛,教给了那里的黎族人民。如果没有王道婆,海瑞现在可能还穿着树皮呢。海瑞是个不甘于寂寞的人,刚开始他想就种种椰子树度过一生算了,可时间一长他就坐不住了,他当时烦恼的心情可以从他的一篇文章中窥探一二,他写道:“我在门前种了两棵树,一棵是椰子树,另一棵还是椰子树。”海瑞绞尽脑汁写了篇《平黎策》托熟人送到了衙门里,他希望上头能够“开道置县,以靖乡士”。然后他就在家等消息,一下子等到了他四十五岁时的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他正和大老婆在海边晒日光浴,时间太久具体的情形没人记得清了。海瑞十五岁的小老婆兴冲冲的跑来对他说老爷你要当官了。海瑞非常不喜欢他在思考的时候有人来打扰他,他接过小老婆手中的委任状,用海南方言骂了一句,又用普通话说,我海瑞终于出头了!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海瑞的做官哲学形像的来说就是刺猬的哲学。刺猬这种动物,体形不大,灵活,多刺,人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刺上,等你想对它有所行动时,他就紧缩了身子,那刺根根竖起坚硬如矛,让你无从下手。我国的古人很早就对动物学有了很深的研究,三国时,诸葛亮三兄弟就被人称为“龙、虎、狗”,蜀国的诸葛亮为龙,吴国的诸葛瑾为虎,魏国的诸葛诞为狗。巧的是民国时北洋军阀中也有被称为“龙、虎、狗”的北洋三杰,汪士祯为龙,段祺瑞为虎,冯国璋为狗。诸葛亮那时的称谓还是褒义,汪士祯时就尽是贬义了。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要再讲个“猪”的笑话,国共淮海大战时,蒋介石派刘峙坐镇徐州。刘的下属不服气,背地里议论,说徐州乃军事要地,应该派一员虎将来镇守,最不济也要派只狗来,却不料派了只猪来。那刘峙是个笑弥陀听了也不生气,反而对部下大讲起做猪的哲学来。他说,猪吃饱了就蹲在角落里,人去抓它的时候就把屁股高高对着人,而等你冷不防时它就“吭嗤”给你一口。他愿意做猪,做一只古往今来特立独行的猪。云南知青王小波后来还写了一篇杂文名字就叫《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细究起来,做猪和做刺猬差不多,区别就是猪的防弹衣没有刺猬的厚,所以刘峙的下场就不怎么样,他也没做成那只特立独行的猪,也所以海瑞就要做刺猬了。海瑞研究了一番历史书发现,他要抨击贪官,首先就要做个清官,清官和贪官是两个极端,是不共戴天的,而做个清官最重要的不是廉,不是正,更不是直,而是穷,穷官就是清官。现在的人都以为一个官员只要食不果腹,衣不覆体,家徒四壁就是个清官了,其实这个浅显的道理海瑞在四百多年前科学技术很不发达的条件下就已经明白了,并且很好的运用着。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海瑞穿着旧袍青衫,上面打满了补丁,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破屋子。很多年以后他才用作官的积蓄一百二十两银子买了所房子。海瑞自认为是个胸怀天下的人,他不会把那些身外之物放在心上,他嘴一撇说,那些玩意算个屁呀!海瑞在淳安知县的任上曾两次进京,共花去路费四十八两银子,按照惯例,可以由里甲、杂项摊派四、五两银子,可他却拒绝了。在为他老母亲作寿时,席上除了他自种的蔬菜和两斤猪肉外别无他物。《二十四孝图》上曾有儿子割肉给母亲充饥的故事,古人常说“孝、义、礼、悌、忠、信”孝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很多人抨击海瑞。海瑞冷笑,却传来了当时的总督胡宗宪对他的表扬。要说这位胡总督也是个人物,不仅官居高位,而且还是当时的权相严嵩的干儿子,可这小子脑袋一向少根筋,他还以为海瑞是个艰苦朴素的楷模呢,他不仅大肆的夸奖海瑞,还自告奋勇的作了义务宣传员。如果换了是现在,他一定是作报告的高手,今天北大,明天清华的,弄得不好还能去华山论剑呢,最不济也能戴着个红领巾当个校外辅导员什么的。海瑞经他如此一吹,顿时名声大噪。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按说海瑞该对胡总督感恩戴德了吧,可他却没有,据小道消息海瑞的目光远大,已经预见到了十年后的政坛格局。海瑞也忘不了年轻时受过的耻辱,他耸起身子准备刺人了。当时严嵩正权势熏天,谁要和他作对绝没好下场,海瑞一直想做官,但他不如包公会做官。包公不仅会做清官,也会做官,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一两次失误被降职外,大多数是往上升的。他的执法如山,他的铁面无私,他的直言谏君都是看好了退路的。海瑞只是一个七品县官,离皇上有十万八千里的路,他无法面达上听,只能狂赌一把,赢了就扬名立万,输了就人头落地。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话说胡总督的儿子路过淳安县,此哥们不知道靠老子当了一个什么官,竟然带了大批的随从和行李,作威作福,大讲排场,完全一副衙内作风。当时的官员出行,都要鸣锣开道,轿子几个人抬也是有红头文件明确规定的,比如知县就是只能做四人抬的轿子的,这就是说排场是要的,但不能僭越,现在上头来人一般也是警车开道,红灯放行。胡总督的儿子正好犯了忌,俗话说的不错没有那么大的头就别戴那么大的官帽,海瑞正愁天下太平呢。当时的情形应该是这样的:海瑞派人把胡公子拘捕到县衙,没收了他携带的大量现银,然后好酒款待胡公子,待到酒酣耳热之时,海瑞拿出一把尖刀威胁胡公子说,照我的吩咐做,否则一刀割了你的家伙下酒吃。那胡公子是个纨绔子弟,哪见过此等阵势,再说他一向是声色场上的好手,这做太监的滋味是不敢想象的,他忙不迭的答应了。海瑞把胡公子连夜送回总督衙门对胡总督说,这人假冒胡公子招遥撞骗,胡总督德望清高,不可能有这样的儿子,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金银财宝的,这种事情打死我也不相信,胡总督你说对吗?胡总督尴尬的不知如何是好,看看胡公子,面色苍白,完全不敢作声,他心中气得怒火冲天却又发作不得,还要陪上笑脸好言感谢海瑞。淳安的百姓一向惧怕胡总督,见海瑞竟敢办了胡公子,都对他佩服得不得了,纷纷送来锦旗表示尉问,锦旗上写着:人民的好公仆——海瑞同志。海瑞见此情形都要骂胡总督傻x了,但他也很清楚的知道从此他得罪了胡总督,得罪了严嵩。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海瑞和严嵩仿佛前世就是冤家,今生也不共戴天,两人不决出个生死来是都不会罢休的。海瑞的心情就和普希金要去和人决斗时的心情是一样坚决的,不过普希金是急性的,所以送了命,而海瑞是慢性的,他要慢慢把严嵩拖死。冯梦龙在《喻世名言》中有一则“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的故事,讲了刘邦时期的一干文臣武将都投胎到了三国,凡是前世被人杀的今世就会反过来杀别人,前世为臣的今世就是主子了,一切都在轮回中,看来海瑞和严嵩的恩冤也是注定的。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都御史邬懋卿也是严嵩的亲信。某次他奉命出巡,带着小妾坐着五彩轿子在大街上招遥过市,告牌上还清楚的写着“素性检朴,不喜逢迎”。其实大家都明白这是官场上的套话,就比如现在腐败的在反腐败,贩黄的在扫黄,违法的在执法,古今官场都一样,说一套做一套,官场上的事反着看就大致差不离了。海瑞偏是个较真的人,我曾说过他是个偏执狂,他马上写了一封信用邮政特快专递寄给邬懋卿,把他大骂了一通,信中大意为:你他妈的算哪门子钦差大臣呀?你每到一处都要喝酒,你以为你是李白?小心我把你的鸡巴割了下酒喝!看来海瑞割生殖器上了瘾,将来失了业也能去当个外科医生,主割包皮,兼收红包。那时的钦差大臣是何等样人物,是皇上的替身,果戈里的《钦差大臣》讲了地方上的一帮小官吏对钦差大臣的诚惶诚恐的丑态,可见这种人是惹不起的。海瑞却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不料那邬懋卿是外强中干的家伙,他一见到海瑞的信,想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实在有点胆战心惊,吓得连淳安也不敢进了绕道他处而去也。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接二连三的找碴,严嵩对海瑞真是恨之入骨了。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严嵩,号介溪,江西分宜人氏,善逢迎,工词曲,交通宦官,以柔媚得幸,官至宰辅,朝野侧目,儿子严世藩,由官生直做到工部侍郎,父子二人在朝中一向有“大臣相”、“小臣相”之称。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一般的人对海瑞其人的了解多数是从《海公大红袍全传》、《海刚锋先生居官断案传》等公案小说中得来的,传统的戏曲剧目也有《闹严府》、《忠义烈》等,可见二人的斗争流传很广。冯梦龙在《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极大的表达了他对严嵩的愤懑。据我的多方考证,“闹严府”的具体情节是这样的: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某年夏天,严嵩在他的府邸——京城最有名的双清别墅办六十大寿。严嵩本来不想大肆铺张的,皇上最近也号召众官员要勤俭朴素,但考虑到自己即将退休,平时得罪的人太多,也不知道什么人对己是真心的,就欲学学赵高指鹿为马的办法。寿宴那天,非常热闹,京城里有头脸的官员、大商人,文士都来了,大家向严嵩说着好话,严嵩感到很得意,一边悄悄摸着红包的厚度,笑得都合不拢嘴了。不料这时来了位不速之客,正是海瑞。海瑞这次进京公干,听到街头巷尾谈的都是严嵩办寿的事,就闯进了严府。严嵩一看海瑞的打扮傻了眼,他衣服破烂,鞋子还穿了个洞,头上戴着一顶破帽子,十足一个叫花子的模样!在座的宾客一个个都是绫罗绸缎,这时仿佛见了外星人似的都瞪大了眼。严嵩感到受了极大的耻辱,他问,你是谁?谁让你进来的?快来人把这个叫花子赶出去!这时人群中有人不识趣认出了海瑞,有人小声说,这不是海瑞海大人吗?怎么这身打扮?难道是海瑞旁若无人的坐了下来,对严嵩说,严大人知道最近中央的精神吗?不知道的话我可以免费给你传达一下。说着不等严嵩回答,就掏出一本红本子来,念道,嘉靖语录第一条说要勤俭,第二条要说来好笑这嘉靖语录是严嵩为了拍皇帝马屁发明的,皇帝一时高兴就下了一个硬规定不管何人在何地做何事只要听到有人念嘉靖语录都要停下手头的事跟着念,据说这个条文不久将要写进宪法。严嵩不得已只好跟着念起来,没想到这嘉靖语录特别长,足有一百条之多,好不容易念完已经是唇焦口燥,四肢无力了,做寿的喜悦心情早已烟消云散。海瑞却精力充沛,他刚念完就从身后的口袋里拿出两颗白菜来说道,这是我自己种的就给严大人作寿礼吧。严嵩板着脸不看他,海瑞笑了扬了扬手中的红本本说,严大人身为宰相应该以身作则,做个寿竟然如此铺张,不是对皇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吗?还有众位大人看看你们送的礼该花多少钱啊?我倒要看清楚是哪些个大人了,将来见了皇上也好不冤枉了谁。本来这种事情谁也不会作真,海瑞这样一来众官员纷纷找借口溜了,不一会儿整个严府就冷清极了,只有海瑞没走,还大吃大喝起来。严嵩气得说不出话来,想想自己此时的境遇真和商殃变了法后的遭遇一样。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严嵩于是想尽办法要搞垮海瑞,他派出东厂里的商业罪案调查科去查海瑞的经济状况,不料海瑞穷得快地当床天当被了。无奈之下只好高薪聘请私人侦探去查海瑞的私生活。果真被他探得海瑞除了大小老婆外还有五个小妾。想到海瑞这么好色,严嵩心里暗叹不如,自己也只不过有五个女人罢了,难道他吃了偏方?来不及多想了,他的手下已经为海瑞的这些行为拟定了一条罪名“淫秽罪”,严嵩已经被报复的心理冲昏了头脑就把它呈给了嘉靖皇帝。其实他没往深处想,那个私人侦探是个反严志士,和海瑞商量好了设了这个局。我要说的是清朝的纪晓岚年纪一大把了日驭数女,乾隆皇帝八十多了还要选绣女,那他们都有钱啊!海瑞可没钱!说到这条“淫秽罪”,我想起了三国时简雍和刘备的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年蜀中大旱,刘备下令不准百姓用粮食酿酒,违者处罚,他手下的人看见有酿酒器具的人也以酿酒罪抓了起来。简雍看见街上走过一个男人就对刘备说此人犯了淫秽罪快抓起来,刘备不解,简雍说他身上带着淫具呀,刘备才明白过来就解除了那条法令。话说嘉靖看到严嵩递上来参劾海瑞的奏章大为震怒,大骂严嵩手下的人(他当然还是给严嵩一点面子的没点他的名)瞎了狗眼,说海瑞的清贫朕是知道的最清楚的,他哪有钱养那么多的女人?你们这不是变着法子骂我吗?再说大明律例并没有限至一个人讨几个老婆的,只要有钱你们管海瑞讨多少个!严嵩惶惶而退,回到家里一时气血攻心竟然大病一场。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严嵩在家躺了几个月,病没全好,反而还诱发了前列腺炎,本想继续躺下去的,嘉靖却让他陪同用膳,这可是天大的恩惠,严嵩高兴的去了。没想到的是在和皇帝共进御膳中,严嵩突然肾虚,三番四次的上厕所,嘉靖心里不痛快了,回头就让严嵩提前告老还了乡。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严嵩一下台,他的党羽胡总宪、邬懋卿之流也随之倒了。当时的政坛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敌人的朋友就是我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海瑞既然敢于和严嵩作对,那就是同一阵线上的人了,至少也是民主人士。末代皇帝溥仪的心理就是民国把他赶下了台他就要投到民国的敌人日本人的怀抱里去。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嘉靖四十五年,海瑞擢升为户部主事,他终于正式进京了。
      《divstyle="disy:none"》发布《div》北京城气势宏伟,建筑壮观,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它曾为金国的首都叫蓟,元朝时叫大都。朱棣夺建文帝的皇位时就是从北京起兵的,后来林彪的百万大军也是从北一路杀向南京的。明成祖称帝后感到南京的脂粉气太重,对于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来说不太吉利,他决定迁都。我个人极其佩服他的高瞻远见,远的不说南北朝时那南方小朝庭一个个走马观灯似的昙花一现,就拿近的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来说,也都只有几十年的命。怪不得刘禹锡要作诗曰:“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明成祖的北京城建设工程浩大,一直到1421年他才正式迁都。
   &n

外篇 海瑞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