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语嫣,语嫣……婉清……”越是这么喊着,段誉越是心惊,越是感觉着不安。就这样大约喊了两个时辰,天色也渐黑,隐隐约约望见前面是个大城镇,段誉心下想,也罢,先找到官府,再找人一起来寻语嫣,便进了城镇,边走着还在边安慰着自己“也许语嫣他们已经回到皇宫了吧”。
到了城镇门口,只觉得此城如此眼熟,竟似极了自己的大理城,但大理城却不是这么高大的城墙,明显没这城来的宏伟。段誉低头寻思着大理何时有了这么一座城池,进了城门去,对守卫城门的卫士视而不见。
今日进城为皇上祝寿的民众甚多,那些卫士本就无暇注意这些须小事,再说现在虽然天下都是兵荒马乱,可大理却是还没有一点战争的味道,更是风俗纯良,便放了这微显破落的书生进城。
进了城去,走马观花般看着城里的一切,段誉愈是惊疑,傻傻的站在那里心里有了一番思量:“这正是我大理境内不会有错,风俗语言正是大理风情,可这建筑虽然也是相似,却有了些许不同,人们的装着更是有异。”
原来再北宋年间大理与宋的交流虽不少,却也不是密切,而今过了这么多年,两家又是联合抗元,所以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都是关系甚密,这大理是小国,正是像南宋学了不少礼仪教化,而这衣着更是显得南宋化了。可段誉却哪里知道这些,心中越是不解,越是疑惑,就越是担心语嫣等人的安危,就立在那巷头,不知如何是好。这时那卖折扇的掌柜一声“公子”打断了他的沉思,就有了上面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那掌柜的听了这公子如此问到,又见这段誉一副认真的神情想笑却笑不出来,心中想着“这有钱人家的公子的想法的确不时咱们这些小民可以猜着的”就含笑说道:“回公子,今年是咱大理丰佑皇帝十年,也是大宋淳佑元年,现在正是三月,此地正是大理城啊。”
“大理城?丰佑皇帝?”段誉听着心里一紧,一种不可道明的慌乱在胸中回环,又问道:“怎地不是盛德皇帝在位么?”这盛德自是段誉的年号。
那掌柜的幼时读了几年的书,自然也了解一些本国的历史,平时又是计算多了,当下脱口就道:“公子这是哪里说,那盛德皇帝是咱地老祖宗了,可也早在……”说到这里掐指一算“早在一百四十七年前仙逝了!”
段誉听得此言,脑中嗡的一响,来去的都是那几个字“一百四十七年,一百四十七年……”
第二章 百余年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