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杨硕在跟随孔子学习,学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仔细想想这本就是为了做官而教授的,都是些做一个贵族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比如礼、乐就是为了让你去见别的贵族说话有风度,交往有雅趣,不至于没有礼貌,射、御是为了和贵族打交道一起去打猎,驾车,这就像现在的一些人在高尔夫球场谈事情一样的基本技能,书、数是为了能够书写,计算处理政事。
这样看来,孔子所教授的本质上就是为了和贵族、官员打交道,只不过后来打破了贵族和平民的壁垒,然后被吹嘘成了读书人的特长,当然孔子所做的有积极意义,最起码打破了贵族垄断知识的壁垒。
杨硕被封为少司工,执掌王室的百工,相当于后来的工部侍郎,因为杨硕只管纣王的百工,而商朝的大司工管理整个王朝的百工,是杨硕的顶头上司,是一个胖胖的中年人,也是王室人员,叫做子工,商王朝的王室都是子氏(姓),然后什么职位就带上什么字,所以就叫做子工。
杨硕经过几天的了解,才明白了商朝的官员体系,最上面的自然是王,也就是纣王,接下来是各路诸侯和王朝诸位大夫,这一个层次统称卿士,有内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杨硕就是是内廷事务官。
而外庭事务官设有三公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还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
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侍卫武官亚,卫士亚旅,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掌外地籍田的畋老。
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卫边境的卫。
诸侯中又以四大诸侯为首,分别是西伯侯——姬昌,东伯侯——姜恒楚,也是纣王的老丈人,他女儿就是姜皇后,南伯候——鄂崇禹,北伯候——崇候虎。这四个人分守四边,每人封管二百诸侯,可以说权势滔天,而且这四大诸侯自有一套行政体系,可以说纣王是管不到他们底下的人,这么一看姬昌日后造反成功是非常有道理的。
杨硕了解到这就非常不能理解了,你这不是给人机会吗?人家在封地想做什么你都不知道,人家造反,你也没办法,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虽然说四大诸侯各有封地,但每年他们都要朝商,带来大量的财宝,粮食,其本上相当于自己财产的一半,还有纣王要打仗了,人哪来呢,自然是四大诸侯出人出力,可能有人会说了,人家不交,你又能怎么样。
嘿嘿,那你可就不知道了,其实商朝王室才是最大的地主,你们所有封地加起来才和人家的王室相当,而且,黄飞虎就相当于国防部长,对内镇压一切,人家每年收你那么多粮食干嘛用的,就是为了养这么一个部队对付你。
另外还有几路诸侯其实不在四大诸侯之下,人家是直接受纣王领导的,比如李靖,虽然没有诸侯之名,但人家可养着李家军这支部队,对纣王忠心耿耿,这么一看,像黄飞虎,姜伯候,李靖等掌握着真个大商百分之六七十的实力,谁敢造反,要不是纣王这个傻子杀了比干等王室,杀了自己的妻子,老丈人,再逼走了黄飞虎、李靖,姬昌想要造反,再过几百年吧。
要不怎么说纣王是个昏君的,连维护自己的关键人物都敢杀杀杀,不反你反谁。
不过现在纣王还没有这么混账,还掌握着国家大权,想要封谁就谁,这一点还是做的不错,也能让杨硕一个平民当官。杨硕本也不想走邪路上位,也想走正道,比如科举之类的选拔制度,杨硕也想走啊!关键是没有啊!整个大商都是世袭!全是贵族当官,比干,商容都是王室,黄飞虎,李靖都是贵族,而且就是小贵族没本事都上不了位,比如散生就是这样,其他平民大字都不是识一个,要什么科举制度,所以杨硕一个平民不走点邪路,连纣王面都见不上。
现在杨硕被封为少司工,也算是不大不小一个官了,按照春秋的爵位,也是一个少大夫,下放到小诸侯手下,至少也是个卿(从大到小: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杨硕虽然当了官,但是有一大片人是不服气的,比如李靖、商容。他们认为杨硕就是个异端,比干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现在他和杨硕一条绳上的蚂蚱,自然不好多说,而且和杨硕待的久了,自然知道杨硕的本事不小,再加上商朝开辟就是商汤从平民中找到的伊尹任用为相才能灭掉夏朝,杨硕虽然比不上,但
第二十八章 做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