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3章 顺治青花[2/2页]

往继 江玉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您好老人家,可以。”张楚易展颜一笑,但却没任何递过去的意思。
      老者眼睛一亮,抚了抚胡须,“小伙子爽利,老汉我开了一家店面,不介意的话换个地方谈?”
      “好!”随即张楚易拉了下兀自暗暗掐着于载德的白语彤,“走吧,去瞧瞧!”
      拐过一个弯,三人跟着老者进了一个叫醉古楼的地方,上下三层,整个一楼摆满了各种精美雅致的物件,不过在张楚易看来,却分得很清楚,靠近门前的部分大多是现代工艺品,而里面的大多都是民国和清时期的物件,想来楼上的估计更加贵重。
      “爸,您过来了!”一个约莫三十上下的汉子正在打扫卫生,听得动静抬头一瞧,打了个招呼。
      “哦,我来介绍下,这是我儿子胡杨风,老汉我叫胡从林。”
      “胡伯伯好!”
      “胡大哥好!”
      随即三人也做了自我介绍。
      “楚易兄弟,你这花鸟罐是要卖么?”胡杨风眼尖,早已瞅见张楚易手里提的罐子。
      “不卖,我准备自己收藏!”张楚易笑了笑,很果断地堵死了胡家父子的念头。
      “小王,你过来看下门,我上楼有点儿事!”胡杨风向后面喊道,随即一个机灵的小伙儿钻了出来。
      五人来到二楼,果然不出所料,清之前各朝各代的古玩不少,几人来到一张桌前,张楚易将两件古玩一一取出放在桌上,伸手道,“您请!”
      胡从林带好手套,取过放大镜,这才近前仔细观摩。
      良久,他抬起头来,叹道,“果然是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而且是官窑,就更难得了!”虽然有些激动,但声音沉稳,眼色端正,却无任何嫉妒之意。
      “姐夫,这东西很稀少么?”于载德在旁探寻道。
      “很少见!”张楚易点点头,“从如今的传世品来看,顺治窑主要烧造了青花、五彩、白釉、黄釉和茄皮紫釉等几个品种。不过当时却取消了明代官办官烧的制度,改成了“官搭民烧”,所以在当时极大刺激了民窑青花的发展,所以顺治青花民窑数量居多,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胡从林习惯性的抚了下胡须,脸带赞许,忍不住接着话茬,“顺治青花处于明清过渡阶段,又称转变期,历史上的文献记载不是很多,可供研究的资料十分有限。以前人们对这时期的青花也不重视,再有这时期的许多器物纹饰特征、制作工艺与明末天启、崇祯青花风格相近,客观上造成了识别上的困难,往往就把不易确认的、模糊的明末民窑青花笼统地定为顺治青花,或者干脆把一些顺治青花的年代定为明末清初或康熙早期。但是当时很多外销瓷青花色泽艳丽,釉面光润,画风洒脱超逸,都非常精美、漂亮。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顺治青花来看,多数是民窑,极少是官窑作品。”
      “那从哪方面看出这是顺治青花呢?”于载德对着姐夫是越来越佩服,不过更令他惊奇的还在后面。
      “顺治青花胎体烧结的坚硬度要明显高于崇祯青花。虽然顺治青花造型、纹饰仍带有较浓厚的明末遗风,但也显露出一些变化,开始逐渐向轻灵典雅、秀美的方向发展。”却是白语彤一语惊人。
      “姐,你也知道?”
      “你姐夫屋子里一堆书呢,我闲着没事就天天读,有点儿心得!”
      张楚易欣慰地看着正得意的白语彤,毫不吝啬地说了句,“老婆,你真棒!”
      虽然白语彤靓丽袭人,但胡从林一直没有正视过,注意力一直在张楚易身上,不过此时他不得不叹服,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好吧,原来就我是个懵懂无知之辈。”
      “好好加油吧,小子,不然以后你有的苦头吃了。而且出门别跟人说你是我小弟,姐姐丢不起这人!”白语彤大大咧咧地拍了拍于载德,意有所指,而后者只能默默承受,但心里却暗下决心,好好琢磨琢磨下姐夫告诉自己的读书六法。
      其实于载德一直有股气憋着,因为他曾与父亲于强华约定过,若是学习成绩不好,自己没有做出一定的成绩,毕业后就得乖乖服从安排,去部队里打磨。虽然自小在父亲的强压下,自己也慢慢习惯练出一副好身体,但他志不在此。如今大学的生活虽然没有高中那样紧张,他也一直努力拼搏,但仍很吃力,如今有了姐夫这根救命稻草,怎能不牢牢抓住!
      显然白语彤也是知情人,作为姐姐,她也不希望于载德今后的生活充满了危险和不开心,还是做一个能凡事自己决定,一展心中抱负的人,是最开心的事情。
      张楚易虽不知情,但也看出于载德心中的落寞,而且对这个小舅子,他还是挺喜欢的,当下拍了拍他的肩膀,“载德,放心吧,以后有什么问题,尽管找姐夫!能帮忙的绝不推辞。”

第73章 顺治青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