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八万对十五万,河东对河北
不得不说,河东和河北的对决,实际上,有很多无奈之处。
不论对于哪一方来说,实际上,在地形的压制下,都是显得艰难重重。
并州和冀州,幽州,根本就是被地上一道天然的屏障拦腰斩断,分开两旁。
太行山脉,这样一道从北面乐平起,一直向南直到河内,广袤的边疆交接处,便是这样一道天险横开。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全面开花的大规模入侵。
唯一能够让两边通行的地方,唯有壶关,河内两处而已。
而壶关一直以来便被并州所掌握,便在昔日卫宁都督北并六郡防务抵挡鲜卑入侵的时候,都没有丝毫松手的迹象,说起来,壶关的重要程度,从最一开始,便被卫宁紧紧的记在了心头。
正是如此,常年有赵阳的两万并州虎狼所驻守,从没有过间断的换防,壶关便如同一个刺猬,让袁绍集团颇为觉得无从下口。饶是当初卫宁胆大包天,孤注一掷的征调了并州三万兵马出奇兵偷袭凉州,但至始至终,卫宁宁肯减弱北方边疆的实力,也没有动过壶关一兵一卒,便能知道壶关的重要性了。
可以说,夺了壶关,并州一马平川,便无人可挡。而扼守住了冀州和并州之间唯一的通道,壶关的作用在一场两州之间的争斗中,重要性不可言喻。
进可任意出兵纵横踏上对方的土地,退,便有壶关作为最为险峻的防御。所以说,握有壶关的一方,便可以完全的主导住战场。这,显然,对于敌人来说,尤其致命。
而太行天险,拦腰斩断冀州和并州,自然在太行山以南的尽头,还有河内和箕关作为阻挠。比起壶关这个乌龟壳子让人咬也咬不动,偏偏忌惮万分的天险,袁绍无可奈何,除了派遣重兵防范以外,虽是绞尽脑汁想要取得壶关,却也迟迟没有什么好计。
要和河东争锋,自然袁绍的眼光,便放在了邺城和河内之上。
不得不说,卫宁昔日的布局,仿佛都是将袁绍克制得死死的,似乎从一开始起就是处处针对袁绍而划下的大略。
不提壶关,便是邺城实际上也是堵在袁绍喉咙中的一颗刺。话说回来,袁绍一直没有提起发动战端,便是对壶关和邺城这两根毒刺的忌惮,现在,在策反吕布的时候,等于便是将其中一根利刺邺城从喉咙中拔除,那么也就在局面上,争取到了一丝主动。
以此为凭据,袁绍方才有底气和河东争夺一二。
可在大局观上,论起地形来说,始终对于河东还是有利的,即便能够重新夺回邺城,河东依旧还控制着河内和箕关,南面战线的主动权依旧还是掌握在卫宁的手中。
正是如此,田丰才劝谏袁绍不能轻动,而应该效仿河东的新政,实惠于民,强民强国,积蓄实力。不过也是因为壶关和河内的存在,却始终让袁绍觉得威胁,甚至袁绍帐下无数人都觉得不应该给河东太多的时间。
毕竟,现在的河东根本就是最孱弱的时候,若此刻不给他致命的杀伤,恐怕等他完全蜕变成功后,天下间,便再无人可以制衡了,尤其,掌握住了战场主动权的河东,对于河北来说,才是最大的威胁。
袁绍现在的优势,不在地理,却是在于他鼓舞军队集结抢占了先手,而河东的反应慢上了那么半拍,便已经足够他吃下邺城,显然,在历城告破之后,刘备龟缩在邺城,并不可能在支持多久。
失去了邺城,反而成了威胁河内的尖刀,河东的反应绝对不会小。若能再破河内,可以说,袁绍的优势便又将能再度扩大一分。
不管是河东集团还是河北集团,不约而同的都将目光放在了河内,邺城一线,这里肯定是河北主力聚集的方向,同样,卫宁亲自领兵统御,也是踏上这个战场,河东源源不断征调的战力,同样,也是跟随卫宁放在了这个地方。
河内不能丢,河东军,不能有一丝战败的可能。所以卫宁亲自来了,纵然他郭嘉在后方坐镇,纵然徐荣去北面统御并州战线,纵然他身边所有谋士大半都擅长处理内政而不是兵谋,卫宁依旧还是义无反顾的来到了这里,和袁绍麾下大名鼎鼎的沮授,许攸来一场争锋。
卫宁一个人,就算所有人认为他出类拔萃,但他却依旧不可能无视对手手中的这些强人,为此,他以刘晔为皇族宗正,督战全军的身份也使他来到了身边,出谋划策。
事实上,卫宁麾下,能够弃陈宫而与其比肩的军略人才,恐怕也只有刘晔可以胜任了,有了他的帮助,卫宁在占据了地理优势上,要挡住袁绍,也并非不可能。
宿命的对决,积怨已久的两大势力,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足够吸引掉所有人眼球。事实上,有识之士,也早已经将目光放在了河内与邺城之间,自然知道,这一道,方才是两家真正角力的地方。
若袁绍胜,河东根基不稳,必有内患纷起。若胜,则必然让袁绍步履艰难,甚至可能功败垂成。
无论如何,这一战,河内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四月下,吕布前锋高顺破历城,中军吕布亲领中军两万,兵临邺城城下,将整个城池围得水泄不通。连连强攻下,妄图在五月到来击破城池。
刘备从当初联合吕布出兵青州之后,所得不过两城寸土,如今不单单全部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反而还陷入了危险之境。
在连番手书河东求情援兵增援的同时,也是咬紧牙关防守城墙,这已经是他最后的根本了,无论吕布如何强攻,都一直坚持打退了敌人的攻击。
可他的死守显然并没有得到应该有了希望,河东的回复,让刘备的心沉到谷底。
坚守!
区区两个字而已,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东西,不知道还能守上多久。
现在连咒骂吕布忘恩负义都已经没有了气力,守在邺城的兵马也不过是区区一万多人。比起一座孤城来说,吕布的勇猛显然带动起了麾下大军的积极性,仿佛不要命一般要用人流来堆跨邺城高大的城墙,而得到了袁绍的扶持,显然吕布也没有多少后顾之忧。
刘备实在不知道,自己还能坚守到什么时候。
邺城岌岌可危,袁绍也没有闲着。从青州西进的大军七万兵马,在吕布夺取了本属于刘备的范县后,当即便屯扎了进去。做好的便是威逼邺城的姿态,只要河东稍微有所异动,必然便是会受到大军一拥而上的苦果。
是的,邺城丢了,还有河内。河东自然可以龟缩不出,但无论在他那个新建毫无威信的朝廷大义上,卫宁不能不顾,而邺城刘备的失败由吕布所取代,一个亲河北的势力,更是一个疯狂好战的猛人,对于河内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更在另外一方面说,假如让吕布在邺城站稳脚跟,日后,河内将面对的是,无穷无尽来自
第四百三十四章 八万对十五万,河东对河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