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五章 投资[2/2页]

大时代之香江筑梦 三月三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主持九龙仓旧址的地产开发,绝不至于陷于如此困境。实际上,李超人真正发迹靠的就是地产股市,他之所以看好九龙仓的股票,正是因为该集团不善经营造成股价偏低。精于地产股票的李超人算过一笔细账:1977年年末和1978年年初,九龙仓股市价在1314港元之间。九龙仓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就是说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按当时同一地区地拍卖落槌价,每平方英尺以60007000港元计算,九仓股票的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九龙仓旧址地盘若加以合理发展,价值更是不菲,即使以高于时价的5倍价钱买下九仓股也是合算的。一贯被称为怡和两翼的九龙仓和香港置地在控股结构上并非平等关系,怡和控股置地,置地控股九龙仓,香港置地实际拥有九龙仓不到20%的股权。可是就在李超人收购了不到2000万股股票时候,嗅觉敏锐的职业炒家介入,一时间,大户小户纷纷出马,加上股市流言四起,到1978年3月,九龙仓股价急速窜到每股46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时不只是怡和部署了反收购,就连汇丰银行也加入了反对者之中,这强大的反对阵营和急剧推高的收购成本吓倒了李超人,在汇丰银行的斡旋下他放弃了收购九龙仓,还好有包船王接手他的股份,最终李超人小赚一笔全身而退。
      就连在1971年就被接纳成为汇丰银行董事会里过去从未有过的第一位华人董事的包船王,在华人商界,论实力,论与银行业的关系,能与怡和抗衡的,非他莫属,可他收购九龙仓也是一波三折,最终虽然船王成功夺得九龙仓,但也损失颇重,大伤元气。
      从这也能够看出英资对华资的排斥,叶欢虽然有收购英资产业的想法,可是他不想陷入无休止的扯皮之中,所以他现在只是分散持股优质英资产业的股权,静等李超人和包船王的收购行动,一旦他们收购成功,叶欢也会接着动手的。比如叶欢最想要的丽的电视台,叶欢如果现在提出收购,估计会遭遇李超人一样的待遇,说不定还不如李超人呢,毕竟电视台还是有它的敏感性的。叶欢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力降低丽的电视台在港英当局眼中的分量,并且尽量拉拢电视台中的人才,同时还要压缩丽的电视台的盈利,使它成为它的母公司丽的呼声眼中的鸡肋,减低电视台的交易阻力。这个时期的叶欢有了初步的积累,但是因为敌手强大,不得不蛰伏,一旦有人带头,叶欢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捕捉他早已瞄准的猎物。
      叶欢做完这些布置,就把眼光投向了他关注良久的传媒业。电视台现在无能为力,不过报纸这些纸媒还是有机会的,香江别的不多,报纸不少,这次危机中香江股民大多损失惨重,叶欢可不相信香江这么多报社的老板都没有炒股。

第三十五章 投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