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二章 专栏[2/2页]

大时代之香江筑梦 三月三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烂仔来谈了。叶欢寻思,文章可以写,但最好就事论事,不要被人抓小辫子,可不能学倪诓。叶欢就只好答应下来:“写是可以写,不过我只懂些经济,也只能写这方面的东西了。”马惜珍点头算是应允了,叶欢也松了口气,再随便聊了一会,他们两个人就离开了。
      叶欢寻摸着,这一段时间那边运动正是热烈,很多正事都耽误了,两世为人都对这种折腾自己人的运动看不上眼。再过几年运动的风潮就停了下来,那边思想也转换了,估计也没有人在来翻这时候的小账了吧,关键是不能造谣,也不能损害中国人的形象,毕竟自己也顶着一身黄皮肤在世间游走呢。
      既然答应了马家兄弟这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人士,那就要有所行动,不然被他们当成大忽悠就不好了。已经知道《东方日报》亲台的立场,叶欢就准备把对北方这场文化运动的不满写出来,毕竟叶欢对那边批斗这一世父母还是有怨言的。
      叶欢铺上稿纸,文思如泉涌,先从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接受平下中农再教育的事情说起。现代社会也是工业社会,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财富,工业生产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高于农业生产。把这么多中国稀缺的知识分子投入落后的农业生产中,而且在没有普及化肥农药杂交种子的时代,农业产值是极低的,估计那些知识分子在农村生产的粮食都不能填饱他们自己的肚子。
      叶欢还从中国历史上的经验来说,中国已经恢复社会安定几十年了,人口应该增加的不少,耕地也就是那么大,人口大概能有五六亿。这么多的人口,完全靠农业是养不起的,而且那边应为运动导致很多民生工业品生产都停了,从建国起培养的很多产业工人都荒废了。
      针对这一点,叶欢提出来知识经济的概念,也提出了创新经济的思路。同时叶欢也说香江不能只有文科类的大学,缺少理工科大学的香江只能从事低端加工业,产业没有转型和升级的空间。叶欢写了这些,就先放在一边,准备用这些交差,至于《东方日报》敢不敢发叶欢就不管了。
      既然又开始写专栏,也不能只给《东方日报》一家写,叶欢也给《信报》写了一篇,终归《信报》里面还有叶欢的股份呢。叶欢知道1974年有不少欧洲国家都开始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叶欢大胆猜想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估计港元会放弃与美元挂钩,自由浮动。
      转过天,叶欢分别把这两份稿子给发了过去,想到记忆中的廉政公署也就会在1974年成立,到时候香江警队秩序会变好,社团也会低调些,最重要的是马家兄弟好像会跑路去v4。现在需要抓经时间刷声望,不能总是让社团来找自己,抓紧和马家那边分开。毕竟他们是失败者,叶欢可不能明知道他们是失败者还去和他们站在一边,就是吃过脑残片也不会这么干。

第二十二章 专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