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八三章 袁绍的决定[1/2页]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司雨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八三章袁绍的决定
      北方的早春,虽然太阳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但严冬却迟迟不肯移动脚步让出自己的地盘。于是,在冷与暖两股势力的共同交战中,冀北处处乍暖还寒。
      邺城的夜,静谧而悠远,宵禁之后,除了皇宫,再无一丝的灯烛。夜幕下,一队队的武士手持长戟巡视着。远近更鼓之声交响,互相传递着信息。
      今天在殿上,又有七位向袁绍建议暂时向襄阳低头的名士被袁绍投入了大牢。袁绍本身是名士,但他对名士的处置却从来都是不容情的。眼下,形势很严峻,但这种严峻的形势,反而激起了袁绍的愤怒,他绝不低头。
      “让曹操来见我。”
      ……
      曹操跟着从人,走在邺城的临时皇宫之中。这本就是袁绍的府第,因为刘和的原因改建为皇宫,刘和离去之后,袁绍就重新入住了,但是,他却并没有改变这里的部置,这也是一些臣子攻击袁绍的原因,他们认为,袁绍逾制了。
      曹操明白,袁绍绝对是故意这样做的。
      邺城的夜空,却是明朗异常,抬起头,就能看到明净的天空之上那些闪动的星光。
      汉代建立了系统的谶纬之学,这是一种以天人感应,五行轮回为主体的神学思想,用五行轮回等难以理解的东西,来解释包括改朝换代在内有一切事。
      几年来,数不清的人都在说,汉室将终,天命将乱。于是,青蛇出现于天子的宝座之侧,于是出现了山崩,出现了妖星,出现了种种天下大乱,改朝换代的表征。可是天空中那些虚无的星象,又有谁能真正看得明白,搞得清楚。
      一个又一个自认为强大的势力倒下了,一个又一个自认为天命所归的势力倒下了,可是,小天子从雒阳到长安,从长安到襄阳,汉室之火虽然微弱,但就是不熄。炎汉当真会灭么?其结果是火生土还是水克火?
      曹操苦笑。无论如何,曹操是不会相信什么天命的,但是,他却相信,天下大势,却需要顺势而为,不能逆天而动。
      眼下的天命很明显的一点,那就是不在自己这边。
      政局的变化很清楚,很明白,刘琦的势力之强,已经稳稳的压过了河北数州。随着关中的平定,只有并州、冀州、幽州和青州,想要对抗汉室全国之力,困难重重,更何况,对方还有着天子的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也曾起过这样的念头,想不到却是刘琦最先着手,取到了先机。面对这样的困境,袁绍无奈抬出了刘和,造谣说刘协不是灵帝亲子,说实话,这样的做法,曹操并不是很满意的,因为刘和并不是那种可以任人摆布的人。他父子两代经营幽州,无论是军中还是民间,忠心的手下数不胜数,就算一进为袁绍所制,久了必然生乱。然而袁绍不听,结果刘和逃了,整个河北的形势为之大乱,幽州处处升烟处处冒火,都在反对袁绍。眼见一场大乱就要生成,还好自己提前向袁绍建议,把鲜于辅和阎柔提前控制了起来,然后迅速起兵平判,由自己领兵急行三百里,平定了叛乱,把这场大难安定了下去。可是曹操很明白,这一切只是暂时的,叛乱还会再次发生,因为袁绍已经无法向河北的士民官吏来证明他的合法地位了。
      他拥立了刘和,刘和却对天下说,袁绍是叛贼。他不承认襄阳朝庭,却又没有了自己的朝庭,他手下文臣武将虽然不少,但是有一大部分都是承认汉室的。在这种情况下,袁绍该如何来做?
      如果是自己,或许会选择暂时的低头吧。刘琦眼下虽然占据了上风,但是要想消灭河北,一统天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没有五到十年的征战,是不可能取得完全的胜利的。所以,如果袁绍此时低头,表示要向襄阳朝庭归顺,那么很有可能得到襄阳的谅解。就算是襄阳不谅解,为了安定天下,为了表明他们的大度,他们也会强迫自己去谅解,那样的话,袁绍就得到了缓冲之机,他可以先行安定自己的后方,一步步增强自己的实力,静等襄阳那边的局势变化之后,再起兵南下,未尝没有征霸天下的力量。
      可是,袁绍,自己这位老朋友,只怕注定不会这样做的。
      “曹将军,请随我来。”一名侍卫走了过来,在前向为曹操引路。

第二八三章 袁绍的决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