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九三章 山阳、鲁国[2/2页]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司雨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和洽、石韬四人留守豫州,许劭只是名义上的掌总儿者,他一直当惯了隐士,不喜欢管俗事,所以真正负责的是伊籍、和洽和石韬三个人。派朱治自颖川进军陈国,随时准备进攻东郡;派黄忠为前部,过陈国走梁国过山阳进取泰山。我对他的要求是,能不攻城,就不攻城,能有多快的速度,就走多快地速度。取下泰山道,就他地大功一件。所有攻城拔寨的事情,由我来做。
      我一身银色的甲胄,骑着一匹高大的西凉战马,带领着大军北下。过梁国前往山阳。这条路我很熟悉,因为第一次去荆州时,我与父亲刘表,堂兄刘磐就是走得这条路。而今回去,同样走这条路。只是这次我不是一个人了。
      我身边有着天下最出色的谋士集团(虽然还没有成长起来,但伏龙凤雏跟在身边的感觉,的确是不一样),有着天下闻名的将领,有曾与孙坚、西凉军、吕布、曹操、袁术交过手地赤鸦军和豫州军,有八百陷阵营士兵守在我地身边(另外八百在徐晃处,只有不到四百了),这个阵容,一般的人绝对没有信心来进攻我。
      一路上地确如此,曹操的留守在各县维护治安的小队官兵,听说我来了立即弃城而逃,纷纷逃回东郡。他们或许认为我一定会攻东郡,但是我根本没有去东郡的意思,直到山阳。
      山阳郡是我的老家,高平国是我刘家的封地所在,我的老师大贤张俭,我的叔父亲族都在这里。如果说颍川是荀家作主,那么高平就是我刘家的天下。我还没有到高平,高平的乡族们就已经在国相的带领下来迎接我了。什么叫“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就是了。他们在路边排成长长的两列,手中端着酒壶,拿着熟食,牵着系了红布条的猪羊(没有牛,因为牛是重要的生产物资),热烈的欢迎着我们的到来。首发?君?子??堂?不过,大灾之后,一片萧条,无论他们怎样想造出一股热闹的气氛来,可眼前的高平,却远远不是我记忆中的高平了。
      我记忆中的高平,虽然经过黄巾之乱,可是总的来说还是一片富足之地,人也多,景也美。可是现在,视野所见,一片萧条,大片大片的农田荒掉,从从的新坟在路边排列,一眼望不到边。
      战乱和旱灾、瘟疫,把我的家乡逼到了生死的边缘。
      高平相离着老远就对着的中军跪了下来,害得我的同族们也跟着跪了下来。我明白他害怕的原因,因为他的官职是曹操任命的。对此,我并不在意,就如曹操对这些地方官吏也并不是很在意一样。
      说起来,曹操眼下军事力虽强,但是对于政治上似乎并不能算是很成熟,他这两年走了很多昏招,刘岱死后他凭着军力入主兖州,他只信任他的部队,而不肯信任手下的官员。在他看来,官员是可有可无的,能帮着他收税,他就用,不帮着他收税,就踢开再选。他杀了兖州有名的贤者边让,灭了人家全族,引起兖州的大族们纷纷不满,早在去年,吕布攻兖州时兖州就几乎全部叛乱。可是吕布一退,全境又都随从了曹操,这让曹操进一步相信军队的力量,更加对没兵的地方官吏们持蔑视的态度。
      其实,我对他们也是这个态度,乱世之中,枪杆子底下出政权,而所谓的官吏,对战场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他们都是墙头草,哪边风硬随着哪边倒,今天投我,明天就可能投曹操,后天来个带着兵的山贼,他一样会投降。相比之下,我的同族们就真诚的多了,他们叫着我的名字,一路簇拥着我,回到老家。
      我老师张俭和三叔、五叔等人已在门前等我。我远远的下马,向老师叩头施礼。
      几年来,我一直在想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他教会我这个时代的很多东西,对我报以很深的期望。在我初期与人交往的很多时候,刘表这个父亲的名头并没有张俭这个老师的名头更让人重视我。在道德上,他是一直站在这个时代的顶峰上的人物。
      老师坦然受了我的跪拜之后,对我说:“鲁国已定,孔北海派人来接你了。”
      鲁国是孔子的故乡,而青州北海郡太守孔融则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汉代罢黩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家的势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鲁国成为当仁不让的第一家族。孔融对我的支持,使鲁国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我的地盘。如此一来,山阳和鲁国两个地方都成了我暂时的后方,有了这两个地方,我就已经不是劳师远征了。
      此时,我得知曹操开始从徐州退兵的消息。
      他的前锋已到泰山,和黄忠交了手,黄忠并没有占到便宜。
      我也立即加快了进兵的速度。九月份,我来到泰山郡。与曹操的一场大战既将展开。

第一九三章 山阳、鲁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