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捧着满是墨香的《水浒》,恩,这个时候不臭了,能赚钱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没臭的这一说。开刊第一本,应诺打包,寄往长安。叫来小剩,把书和介绍信给他,让他去办就成。他办事古文放心,要真要是办砸了,就把他打包寄长安去,让公主修理也好说话。
林伯把媒婆也已经请好,古文也见过,能说会道的半老徐娘。不过打扮倒是挺清秀,第一面就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的那种。并不是电影里那种大黄牙,脸上半斤粉,一身大红大绿衣裳,再拿个大红手帕的那种。被电影误导了,也是,要是我家闺女,来个这么恶心的婆娘提亲,绝对会让铁塔脚掌跟那媒婆扑策,扑策往下掉粉的脸来个亲密接触。直接把请这人的那家划到黑名单,列为拒绝来往户。这不是成心恶心人吗。
这时代出门都要看皇历的年代,这提亲这种大事更要瞅个黄道吉日。
古文颇赶兴趣的把皇历翻了半天,也没弄明白个一二三四五来,看样自己想当风水先生还有好一段距离。
商量了一下,还是让林伯请了个半仙级别的。本来古文是不在乎什么级别的,应林伯强烈要求才算同意。这东西跟挂门诊呢,效果一样,专家就比主任的贵,主任的比副主任的贵。
半仙来了二话不说,先装神弄鬼的掐算了半天。很让人有拿板砖的冲动,你说要钱就要钱,干吗老拿拇指搓什么食指的。
古文付出了两贯钱的代价,半仙总算是把黄道吉日看了出来。看他那揣钱的龌龊样,真是半仙?
半仙就半仙吧,这钱都给了,不是半仙也当成半仙,要不就成冤枉钱了。
日子算出来了,赶快请神似的把半仙送了出去。咱家庙小,容不了这尊大神。如果不是照顾林伯的面子,古文很不确定自己会不会一脚把这装神弄鬼的家伙踢出门去。
这具体施行就交给林伯和媒婆了,这个时代的礼节太繁琐,古文对此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什么时候需要自己出面让林伯通知一下就成。
这水浒也即将面市,还好,有前面的三国铺路,这次熟门熟路要好走的多。三国到现在卷了上万贯,这水浒要求也不高,也卷个上万贯就成。
这水浒一出,小剩忙的也跟半仙一样,脚不沾地。
一年之季在于春,这马上又到了春播的季节,林伯也忙碌了起来,抽空还要操心古文的婚事。让古文感觉很是亏欠他,这都一个两鬓霜白的老人了,还成天这么操劳。有心想找个人帮他减轻点负担,可林伯总是倔强的拒绝,一副谁办事他都不放心的样子。
春回大地,天气逐渐变暖,旷野上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几天间,花啊,草啊都开始探头出来,春意盎然。
这咸阳公主回信也传了过来,驿卒递过来的。信中除了表达对赠书的感谢之情外,还对于唐帝国的文化出版事业表示了极大的鼓励。顺便述说了一下长安的最近的情况,以及邀请洛阳农民企业家古文访问长安。以促进两地的文化事业发展,加强两地的文化事业交
第四十三章 大家都抢劳动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