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242 远涉重洋[2/2页]

逐鹿1900 仙人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孙大人,不如您陪我上船去?”
      载涛急道:“还是我去吧,我省得!”
      载沣挥退身后的遮阳伞跨前一步后转头审视载涛一阵,重重地嗯了一声,与载涛前后错开小半步走向舷梯。
      “老六,不说大清江山的永固万世,就说咱们醇王府的未来,联结盛京都是必行,这一点连德国人都清楚地看出来了,你还使啥性子?嗯!?说不得,没兵没权的王爷贝勒在人家十万大军眼里,啥也不是!忍,忍,忍,等到你我掌握了兵权再说!”
      “爷,您说的是。”载涛很正儿八经地回应了一句。
      两人在德国海军官兵的引导下登上勒瓦尔号,却同时站住了脚,睁大了双眼,看着突然向自己行廷参大礼的两位蓝衣军人发愣。
      “标下叶长生(吴佩孚)参见醇亲王爷!”
      载沣的脸色在极度的错愕后绽放开来,载涛却是一副难以置信的神情,两人惊讶地对视一下后回过神来,抢步上前扶起叶长生、吴佩孚。
      “叶军门,您何须行此大礼呐!”
      叶长生能够感觉到载沣扶自己的手在颤抖,也能够感觉到周围德国海军官兵们眼睛中不解的神光。不了解中国的洋人们在视叶、吴二人为标准军人之后,此番算是跌破了眼镜。
      “长生奉李大帅之命参见王爷,大帅有话,武毅新军十万健儿唯王爷马首是瞻!”
      载沣在心里暗叹:还是德国人有手段,这才让不卖荣相甚至老佛爷账的李焘愿意如此作态地表示归附自己。哈哈,一个因为当皇帝的哥哥惹恼太后老佛爷,从而失去了太多东西的醇王府,在韬晦数年之后势必将重振声威,大清国的未来也必然捏在本代醇王爷之手!
      赤道的灼人阳光逼迫四人谈话的地方很快就转移到船舱里。一个在大西洋、在德国军舰上进行的关于大清国的权力交易戏剧性的上演。
      “大帅以为,国家不能依靠现有的政治体系来达到变法图强的目的。统一政权、军权、财权,集权于中央才能充分调动全国之力搌布经济,建设国防。因此,大帅提出,改革政治实现立宪,组建以开明皇族为首的内阁领导新政;改革军制,成立全国的总参谋部统领军事向内阁负责,积极建设新式陆军、海军,以图匡复自强;改革财政体制,合理税收、奖励工商、统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
      皇族内阁!多么诱人的字眼儿啊!载沣在一阵心潮澎湃之后连连点头,却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在这个改革计划中,李焘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呢?他有啥好处?再说了,太后老佛爷真能心甘情愿地交权,让这个内阁来主掌天下?
      “李大帅一心为国,载沣感佩于心,倘若此事真能施行,倘若载沣真能主持内阁,必将海陆军参谋总长一职托予大帅。只是、只是老佛爷……”
      叶长生接口道:“只是老佛爷舍不得放权?”
      载沣一脸无奈地道:“正是!”
      “十万武毅新军唯王爷马首,为大清国的中兴,军人们愿意承担一切责任,也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王爷,当今的局面需要您及时地下个决断呐!否则关外匡复战事一起,武毅新军纵然能胜也会大损战力,届时也就无法为王爷的新政保驾护航了!机不可失,机会就在当前!”
      载沣是约莫清楚老佛爷和朝廷对武毅新军的处置态度的,更清楚自己没有强力的武装,地方督抚们不会买账。趁着武毅新军还强大时夺取政权,趁着关外之战再削弱武毅新军,收军权于己手,那时候才是真正的中央集权,大清国也才真正的重归爱新觉罗家爷们儿的掌控!
      “李大帅打算怎么做?”
      叶长生盯着载沣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道:“老办法,兵变!”
      载涛轻笑一声道:“李大帅还真是老办法。滦州兵变、王家堡兵变、金刚桥兵变,这……”
      “老六!”载沣狠狠地瞪了不晓事的载涛一眼,转向叶长生笑道:“叶军门莫怪,老六就是这性子。只是,兵变干系太大,李大帅究竟如何谋划?”
      叶长生根本就不理会载涛的冷言嘲讽,正色道:“俄人在东北是不可能如期撤军的,借此,舆论可以掀起对俄开战风潮,咱武毅新军又不是没有打败过老毛子,民心民气可用呐!可是真要开战吗?不,朝廷不会真的向老毛子开战,李大帅也不想破坏了东北匡复大计,这只是一个引发民潮士气、从而引发兵变的由头。兵变一起,政体动摇,那就得推出新的政体来,届时就由王爷您出面拢局。”
      载沣皱眉道:“武毅新军悉数开到关外,何来变兵?”
      “禁卫军汉军旅!廊坊与北京城不过一夜之间的距离!”
      载沣此时已经完全理会到,李焘酝酿兵变已经颇长时间了,可是这处心积虑要更换大清政体的汉人大将的真心如何呢?难道真的是叶长生所说的为国防、为中兴、为进入中枢主掌军事?唉,难以揣测!
      “此事尚需……”
      载沣的胆小是出了名儿的,可偏生他身边有个不知天高地厚,还以为老子黄带子第一大的载涛。这位爷在唾手可得的利益面前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在中南海掌权的姨母慈禧老佛爷,牙齿一咬冲口而出:“干!”
      叶长生忙附和道:“对!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李大帅在德人牵线之后,就存了建功于王爷和贝勒爷的心思。此事盛京和醇王府乃是利益一体,所为也是国家的未来,大清国的中兴鼎盛。王爷,您可不能过于计较亲情,也不可畏惧人言和无军事依仗的虚假权威。您要做的,不过是大势所趋之下整理政局,提出奉迎皇上、行立宪组阁的政论而已。”
      载沣思想再三,最终还是在载涛和叶长生的鼓动下,沉重地点了点头,认可了自己在兵变后出面收拾乱局的身份。此时,李焘抱持何种心思已经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皇族中的“开明人士”可以借兵变、行政变,可以顺应世界潮流和国内民心,实现集权中央皇族内阁的梦想!更关要的是,眼前的叶长生敢于摊牌,那就意味着无论醇王爷同意与否,兵变都要发生!与其旁观坐看变乱痛失良机,不如参与其中攫取最大化的利益……

242 远涉重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