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203 优渥尊荣[2/2页]

逐鹿1900 仙人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也是李鸿章死前的最后一个谈话者,甚至是这位忠心的老部下为恩相大人合上的双眼。李焘此问,显然有着为他打算的意思。
      “大帅,朝廷应当还在犹豫之中。直隶总督乃天下第一督,如何能够出缺?就算未有合适之人正式出任,也当制定署理之人暂代。不正常,不正常呐!看来,咱们可不能被这接二连三的恩旨迷了眼睛,得有所动作才成,要不,那些亲贵们可要使出花招了。”
      李焘有些拿不准地试探道:“该如何动作?”
      “请旨调禁卫军入卫京师!”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焘惊道:“对啊,从情理上正当如此!两宫回銮,京师军备空虚,廊坊驻军难以及时回护,正是调禁卫军南下入卫之时。此来,在官民百姓眼中,禁卫军入卫乃是忠君爱国之举;在亲贵们眼中,哼哼!”
      周馥笑不出来,也喜不出来,还是面色凝重地道:“不过大帅,您如今是当了一回恶臣呐!禁卫军入卫之后,您应当在军权问题上对朝廷有所表示,请军机们和直隶总督检阅一下廊坊驻军也好啊!”
      李焘面色也是一凝,犹豫了片刻,沉声道:“周翁,您得给我一个准话儿。”
      “何事?”周馥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其实他知道,李焘要摊牌了。就在禁卫军入卫,又或者在军机们巡阅廊坊驻军之时。
      “李焘身负老大人的强国心愿,眼看着老大人故去,新政难以继续,非强力不可以推动!恩相急召您南下入京又在临终面授机宜,想来您能够理解李焘的心思吧?”
      周馥哪能不知道李焘的算盘?!那日到奉天后,李焘的密信回答就到了,前日恩相临故前,也说道了此事,推断了后情。强力推动,呵呵,这年轻人如果能够在一切调度妥当之后发出此言!
      “急了,大帅,您急了!南方督抚们怎么想?您幕中诸人俱在锦州,如何及时支应?当今正值老大人治丧之期,贸然兵谏恐天下不服,又冲撞了老大人魂灵。万一……”
      “可,可一旦老大人治丧期满,回銮已经成为现实,亲贵们又把持了朝政,兵谏将无可避免地演变成为兵变甚至战争。我们拖不起啊!趁着两宫尚在路上安排好一切,回銮之日就是发动之时。”
      李焘的想法比周馥预料中的还提前了不少时日。
      亲身经历了李鸿章四十年洋务之路的周馥,在恩相故去之时算是看清楚了。李鸿章抱着忠君的思想不放,实际上就是束缚上了他自己大办洋务的双手,在拥有强力的同时给了朝廷亲贵守旧派们争权夺利的机会,从而错失了强国的良机,落得严复那一句感叹!李焘要坚决地以军事强力推动政局变更,大开革新变法之路,行君主立宪之政体。对此,周馥的内心是赞成的。不过,年轻人真的是在朝廷故意拖延的时候沉不住气了,有些急躁了,他的军事准备还没有完全做好!直隶淮练军连名义上的整备都没开始,武毅新军只得一个旅的驻军在廊坊,提防列强干涉还不够,又如何西进北京控制政局呢?
      “急了,太急。大帅,只要禁卫军能够南下入卫,廊坊驻军能够在淮练军整备的基础上增强,随时您都可以兵谏!又何来的军事抗力引发战争?!咱们还是想想如何消除朝廷对您的那些个想法,这个想法势必在您调动军队的时候被加强。嗯,只有消除了朝廷的怀疑,您才能顺利地把淮练军整备的事儿办下来,消除可能存在的军事威胁。同时与列强周旋博得信任,再联络南方二督,达成密约之后再动手,那时节,就是大势所趋、无可逆转了。”
      “唉!”李焘暗自叹息,自己终究还显得幼嫩了一些,沉不住气了。特别是在京师这个“别人的”地盘上,总觉着有一种紧迫感,压力感在催促着自己动手。为何在锦州时能够沉稳策划,步步为营,逐步推进,到得北京就有些进退失据了呢?
      周馥见李焘有转变想法的意思,乃道:“老大人临终并无他言,只告知周馥,一心辅佐大帅,大帅必不负周馥,如此而已。倒是有一人,大帅您需要提起注意,杨莲房是也!”
      这个人,最近几日确是不太容易见到了。
      李焘留了心,又想起自己不能离开唁堂太久,乃道:“周翁,今夜李焘守灵,明儿下午请移步将军府,我们再商议此中细节。”
      周馥点头,看着李焘走远了,才自言自语地道:“恩相呐,大清国走到今天这一步,真应了梁任公那句话,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终要在此子身上应验。可是,您相信他会真正地做大清国的周公吗?那召公又是谁呢?他真的能够忍受别人在军政大事上的指手画脚吗?周馥不敢相信!”
      实际上,李鸿章是希望周馥能够成为召公。可是,李焘如果提前行事,那么周馥这个召公未曾履任一方封疆就进中枢,显得底子也太浅薄了一些,又何来与“周公”共同辅助制宪的资格呢?
      不管周馥自己的利益何在,他的秉性和对李鸿章的忠诚决定了他会跟从李焘,毕竟在他的见识中,李焘的法子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还是代价最小的强国之路!
      李焘回转唁堂,却见一副乱纷纷的景象,有人不待他问,就急急地道:“大帅,侯爷昏倒了!”
      李经述昏倒了!对他来说,长期间地跪坐答礼和悲伤的情绪乃是一大重负,不堪承受的重负。唉,这个大家族啊,确实已经有了一些中梁倾倒,四墙不稳的迹象。
      此时,唯有李焘挺身以第三代传人的身份承担起李鸿章身后大事了……

203 优渥尊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