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三章 窦氏线娘[2/2页]

悍赵 阚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名扬后世的巾帼英雌。如果予以定名,当可与‘风尘三侠并称之为‘烈女三英。当然,这其中的‘红拂女,要同时的位列于两种称谓的其中之一……。
      ‘风尘三侠所包括的虬髯客、李靖、红拂女的轶事以后涉及到某人时再具体提及,这里先稍稍介绍一下笔者给定名的‘烈女三英(这其中亦不乏民间的传闻):
      首位是红拂女:
      红拂女红拂女姓张,民间传闻其名为‘出尘。因战乱中流落长安,被卖入司空杨素府中为歌妓。因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文武兼通的才子李靖(自然是原历史后期成为李唐军中一帅的那位),心怀大志,前往长安以求报国之路。李靖入长安之后,先去拜谒的是当时隋庭的司空杨素。杨素开始时非常怠慢,后与李靖经过一番谈论觉得他很有前途。但杨素自己却已经年老体弱,不再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只思安于现状而已。后,李靖非常失望的离开。
      在李靖同杨素谈论之时,红拂女当时执拂就立在旁边。她见李靖气宇非凡、才华横溢,内心里不免暗暗的倾慕。于是在李靖离开时就悄悄的跟踪到李靖的落脚之处,见面后红拂女就开门见山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愿意跟随李靖,伴其闯荡天下。于是,二人就假扮成客商相携离开了长安。后二人又路遇虬髯客,三人义结金兰之后,也就成就了后来的‘风尘三侠之名。
      二位乃是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平阳公主李秀宁:
      大业十三年李渊太原起兵后,为了配合李渊起兵,李秀宁同丈夫柴绍商议后决定分头行动。柴绍直奔了太原,而李秀宁则动身赶回了老家关中鄠县。李秀宁赶回老家后,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就招收到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并开始到处的联络反隋的义军。
      仅仅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李秀宁就招纳到了四、五支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形成了拥有数万大军的规模。在此期间,隋庭也不断的派军攻打李秀宁所部,但均被李秀宁率军所击败。而且,李秀宁率军还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甚至,就连当时的隋庭名将屈突通,都曾在她的手下吃过败仗。
      李秀宁治军严明、令出必行,全军无一人不对她敬畏有加。后来百姓就把李秀宁昵称为‘李娘子,把她的所属称之为‘娘子军。当李渊率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时,他的三女儿李秀宁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的根基。
      后期,李秀宁、柴绍夫妻还曾率军北拒突厥的驻军晋北的苇泽关。就是因李秀宁曾驻军苇泽关,后来才把苇泽关更名为了‘娘子关、并把此名延续到千年以后。
      第三位就是现在出现在刘黑闼私宅中的、可能是窦建德的唯一子女的女儿窦线娘:
      也许是窦建德后期生理上有了什么结症?他的一生除了一位亲生女儿窦线娘以外,也就仅有一个养子(已经佚名)。否则,在原历史洛阳兵败、窦建德被俘后,窦氏的‘大夏也不会那么快就马上的冰消瓦解。
      民间传说花容月貌、能文能武的窦线娘,曾经在窦建德起家之时亦如李秀宁一样给了其父窦建德以莫大的辅助。所谓:成王败寇。也只是由于原历史‘李唐功成名就、而窦氏不幸覆灭,才使得窦线娘不如李秀宁一样的家喻户晓、恍若雾中看花一样的充满了谜团。据笔者不确切的了解:后期的刘黑闼同‘李唐顽强的抗争了七、八年,其中给予刘黑闼以最大支持和襄助的就是窦建德的唯一女儿窦线娘。
      而且,在刘黑闼势单力孤的兵败身亡以后,窦线娘在人力难回天的情况下,亦如之前的凌敬一样飘然而去的不知归处……。
      还有一种民间谣传的说法:窦建德死后,与‘李唐顽强抵抗的窦线娘,曾同白马银枪俏罗成产生过一段幽怨缠绵的情感纠葛。

第五十三章 窦氏线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