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徐向军不仅带来了妇联的人、武装部的人,还带来了小袁庄的大队长。袁芃芃觉得徐向军怎么也不会害她,就按照他教的说了,自己还加了几句“一颗红心向太阳”、“妇女能顶半边天”之类的话,妇联的人很高兴,还夸她有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模样。
大队长今天其实是个陪客,他祖祖辈辈都是在地里刨食的,就他出息了,是个大队长。但他从没像今天这样见了这么大的官,妇联的人和武装部的人,在他眼中,是顶顶厉害的了,他没想到袁芃芃的事,还能引来这么多厉害的人。
他看着那个公安局的人和他们说说笑笑,心里止不住地震惊,袁芃芃那个原来一点都不起眼的小丫头说了些话,妇联的人就决定给袁芃芃一大堆东西,还给了票和钱!武装部给了军需品,最后,三方统一决定,给袁芃芃转城镇户口!
那是城镇户口啊!大队长难以置信,以后袁芃芃可就是有供应粮的人了,是城里人了!他明白这些都是徐向军给袁芃芃办成的,再看向他的眼神不由得就带了敬畏。
徐向军送走妇联和武装部的人,送走有些有些不太自在的大队长,将一个东西递给袁芃芃:“这是你的粮本,以后每个月都得来县里领你的供应粮,可得记好日子。本来这个户口是归公安局管的,但是我初来乍到,要是贸然给你办了,怕人家闲话。有了妇联和武装部,就是公家的事,不是私人的事了。我们公安局也筹了些钱,你跟那些东西放一块儿,好好放着。因为你的特殊情况,我跟你们大队长说了,你们家那房子,你暂住,期限是二十年。这样你也不用去你奶奶家住了,不然非得给他们欺负死。以后有什么事,就来找叔叔,叔叔一定帮你。你自己一个人过日子,也得好好打算打算……”
袁芃芃看着手里的钱,又看了看这些东西,真的是有些佩服这个人了,怪不得人家能转到公安局上班,怪不得人家刚转业就是大队长!原来,为城镇建设做贡献是这么个意思,对啊,不是城里人,怎么为城镇建设做贡献啊!
其实还是因为七十年代的中国法制体系不完善、不健全。不然像袁芃芃这种情况,就算是亲友都不愿意收养,那还有孤儿院呢,至少饿不死。何况袁芃芃可是烈士遗孤,说句实在话,这种为国捐躯的烈士的子女,怎么厚待也不为过。
中国啊,总是会渐渐强大的。
袁芃芃把之前徐向军塞给她的信封找了出来,还给他:“徐叔,真的是谢谢你。我现在有粮,有住的地方,也有钱,这些钱您还是拿回去吧,不然我这情,可没法还了。”
徐向军觉得这小孩实在好玩,还装成个大人样,但又觉得可怜,有爹有妈的孩子,谁家这么懂事,这么面面俱到,这么谨小慎微呢?
最后徐向军还是没把东西收回去,袁芃芃无奈之下只好收下,想着以后不管怎么样,用什么方式,可得好好报答他这份恩情。
等徐向军走了,她就把票啊钱啊什么的都放进了空间,东西也都拆开,分成两份,一份少的摆在外面,一份多的放进空间。她怕东西太多,打眼。
第三条是“逢年过节、每到祭日烧纸、祭拜(这几年不要让人发现)”,毕竟这个时候正在闹文化大革命,这些东西应该属于封建迷信,被逮住可是了不得的事。
第四条是“去废品回收站淘宝”,她有仓库在手,能为后世抢救点东西就抢救吧。
第五条:挑选丰厚的礼物去徐向军家登门致谢(时间限定在一个月内)。
……
袁芃芃看着写的密密麻麻的纸,眼神逐渐坚定起来:她有以后三十多年的社会发展方向,有功能齐全又强大的晋江系统,一定能在七十年代,活的有滋有味的!
晚上,袁芃芃把从陈家带来的饭热了热,从商城买了一包牛奶,把馒头泡了进去,就着半碗兔肉吃完了。
袁芃芃摸了摸肚子,吃了个七分饱吧,不怎么顶事。于是她又从仓库拿了一个馒头和一只鸡腿,全都吃完了,才饱了。
她又下意识地摸了摸肚子,感觉自己略能吃啊?
她又从后院把太阳能热毯收了回来,铺好在床上,把陈老娘给她准备的褥子铺在下面,把从箱子里拿出来的床单铺在上面。又弄好被子,准备睡觉。
炕烧的暖乎乎的,太阳能热毯也是暖乎乎的,她躺在被窝里,舒服极了。其实这时候天刚黑,估计也就五六点钟,她以前从没这个点睡过。
但架不住没电没手机没电脑啊,干什么都只能点蜡烛和煤油灯,实在是不方便,所以袁芃芃就入乡随俗,跟着这里的人的生物钟走,早早的就上炕睡觉了。
75.准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