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内的十二根红烛不停地微微闪动,殿内亮如白昼。
李隆基神情显得很专注,已经批完了十八封奏折。
他正在看第十九封奏折,他看得很认真,也很仔细。
李隆基看着高仙芝的奏折,主要内容有,其顺利接防安西四镇,郭子仪顺利接防楼兰,会派出主力剿灭入境的吐蕃军。
李隆基阅完后,思虑了一阵,用红笔在奏折上面写下了批文。
这时从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脚步声虽然很快,但是却很稳。
高力士走进了殿内,轻轻站立在一侧,轻声禀告道:“陛下…”
李隆基没有看高力士,仍然看着奏折,道:“讲吧。”
高力士开口道:“陛下,荣王已经被张修押解回京,现已经关在了刑部大牢里面,张修现在殿外求见。”
李隆基拿着毛笔的手微微停顿了一下,过了很久才道:“让他进来。”
张修走进紫宸殿,整理了一下官服装,行了一礼,李隆基令其平身,“亨儿向朕说过你,你此次去西域功不可没。”
“你知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让你去楼兰?”
张修知道调任楼兰一事太子此前与李隆基曾有商议,道:“为了粉碎逆贼的计划,抓获蓝羽。”
“楼兰政变中伏色摩那伏法,但是蓝羽却逃跑了。”
张修拜倒,“臣有负陛下所托,罪该万死。”
张修实事求是,心中也没有太多惶恐,便以平静的口吻回答着李隆基的问题。
李隆基淡淡道:“你到任的时间太短,目的太强,因此让你回来。”
“微臣明白。”
“朕问你,李琬与苏正见见面真的是为了抓获蓝羽?”
张修道:“回禀陛下,李琬曾经在军中,知道一些红妆的情报也不足为奇,此次前往龟兹是想找到红妆的行踪,铲除红妆。”
李隆基点了点头,“你先下去吧。”
“是,陛下。”张修行了一个告退之礼,退了下去。
刑部的大牢潮湿阴冷,在仅有的一扇窗户上面透出的月光,让牢房显得更加冷清。
李琬靠在凹凸不平的石壁上,透过小窗依稀可见长安夜空中的繁星,他没想到今天会是以这样一种身份来到长安。
从亲王到囚徒这种落差实在太大。
在他身旁放着大牢的粗饭,盛饭的竹筒看起来很新,饭菜虽然不是珍馐,但是摆放的很整齐,李琬的身份毕竟比较特殊,他现在虽然在大牢里,牢狱的长官并没有忘记,他毕竟是皇帝的儿子。
李琬将饭吃的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浪费。
他看着墙壁上幽暗的烛火,忍不住深深叹了一口气。
这时,几个狱卒过来打开了牢门,李琬不明所以,静静地看着他们。
一个人站在旁边挥了挥手,几个狱卒立刻退下。
这个人李琬认识,他就是高力士。
李琬认出了高力士,惊异道:“高将军。”
高力士看了李琬一眼,向他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他回头看了一眼,躬着身子,态度非常的恭敬。
一个人慢慢的走了过来,他披着一件浅黄色的斗篷,垂及地面,这个人看着李琬,眼神就像是海洋一般浩渺,山岳一般安静。
这个人竟然是李隆基。
李琬心头一震,赶紧跪倒行礼,“儿臣参见父皇,儿臣…儿臣不胜惶恐。”
李隆基并没有走进牢房,他透过横栏看着李琬,“你,你很好…”
李琬道:“儿臣知道这一次罪该万死…请父皇降罪。”
李隆基轻哼一声,“朕知道你一向喜欢军中之事,令你驻凉州督运粮草,你竟然擅自离守。”李隆基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是不是觉得手里没了兵权就不自在了?”
李琬跪倒叩首,“父皇,儿臣是有违父皇圣意,儿臣至龟兹巡视一翻,没想到吐蕃军围攻龟兹,儿臣作为大唐皇子,不愿藏在城内,为了激励将士及百姓,儿臣自作主张,督师守城,儿臣想,就算龟兹被攻破,儿臣也尽了臣子的一份力。”李琬再次叩首,“儿臣,罪该万死…”
此刻李隆基竟然来大牢看他,说明李隆基的心思发生了幽微的变化,李隆基虽然将他打入大牢,但是对于他私结边将还是不愿意相信,并且很多朝臣都在力保荣王,其中也包括寿王的人,李隆基想起自己失去三个儿子时候的那种痛楚,终难割舍父子之情,心顿时软了下来,自己一向喜爱这个舞棒弄枪的儿子,今日看到李琬没有回避自己的错误,勇于说出自己的所为,心中顿时宽慰不少。
李隆基眼见自己的儿子方才不卑不亢的一翻说辞,心中不由自主的升起一股怜惜之意,道:“朕一向对你疏于管教,以
第九十一章 约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