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军的进攻要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快,两万吐蕃军现在距龟兹城不到五十里。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苏正见当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万唐军铁骑已经严阵以待。
苏正见明白只有最快的速度才能攻其不备,也许吐蕃军根本想不到唐军骑兵竟敢向吐蕃军发动突袭。
刀必见血,马必流汗。
哨骑报告了吐蕃军抵达的位置,中军的方向。
苏正见听完后,手中握紧了横刀,他思考了很久,大声道:“三千精兵攻敌前军,四千精兵猛攻敌后军,待敌反击时,本将率军截住敌人左右两军。”
偏将各自领命。
唐军向吐蕃军奔去,血战就已经开始。
吐蕃军行军扬起的漫天黄沙,阵形很整齐。
突然在他们前方出现了一片更加庞大的风沙,裹挟着风沙开始向他们蔓延。
连大地都在微微颤抖。
吐蕃军立即调整阵形,调整方向,但是还是太迟了。
吐蕃军没想到唐军会主动进攻,唐军顺着风沙奔袭了过来,就像是山崩。
两团庞大的黄沙撞击在了一起,金铁交击之声就像是山崩之声后的一声闪电,一万名铁骑的速度,产生了一股劲风,挟万钧之势着袭向吐蕃军。
唐军猛攻吐蕃军的中军,攻其一点,迅捷如雷霆,吐蕃军大乱,唐军几乎将吐蕃军截为两段,由于中军是吐蕃军主帅和将领所在,吐蕃军被迫后撤,中军被唐军逼退三里,而左右两军火速赶来增援。
左右两军见中军被打乱,赶紧向唐军猛扑过去。
随着战场上的不停调整,吐蕃军毕竟人数占优,渐渐稳住了阵脚,开始反击。
苏正见边打边撤,吐蕃军紧紧贴了上去,苏正见率军突破吐蕃军企图包围的防线,从吐蕃军最薄弱的地方撤退。
苏正见率大军来到了龟兹城,陌刀军阵分开队形,留出了两个两丈宽的通道,苏正见的部队从两个通道,分别进入了城内。
他立即下马,城内唐军布防于四门,严阵以待。
吐蕃军追了过来,他们想一举攻下龟兹。
城墙上的弓弩手拉弦上弓,陌刀军阵刀柄入地五寸,刀身倾斜,刀刃迎着阳光发出耀眼的光芒。
吐蕃军的战马用血肉撞击在了刀刃上。
在长达三十丈的接触面上迸发出一阵血雨,黄沙中突然出现一阵血雾。
军阵中的快刀手马上冲上去与倒在地上的吐蕃骑兵短兵相接,有的吐蕃骑兵还没有站起来就被冲上来的唐军斩下头颅。
虽然牺牲了几百匹战马,但是吐蕃骑兵冲进了军阵,后续部队又冲了上来,吐蕃人当然不想给刚进城的唐军留有任何布置城防的时间。
突然城墙上想起一阵短促沉闷的鼓声。
鼓声掩盖了两千把利箭破风的声音。
两千支箭的影子在地面上闪过一片密密麻麻的黑点,吐蕃军像陷入地坑一样,战马瞬间倒下。
吐蕃军还没有反映过来,又是一阵箭雨。
陌刀军阵趁着这段空隙稳住阵脚,开始向前推进,中箭的吐蕃骑兵被冲上来的快到手斩杀。
城楼上的苏正见右手再次抬起,又是一阵剑雨。
吐蕃军号角响了起来,在空旷的沙漠上向四周传播,吐蕃军开始后撤。
为了防止陌刀军阵追来,吐蕃军的骑兵弓箭手在马上射出利箭,阻击唐军步兵的追击。
唐军盾牌兵立刻从军阵的通道中举盾,防止吐蕃军弓箭进一步杀伤。
陌刀军阵推进至唐军弓箭的阵脚处。
苏正见举起右手,举至自己头顶,然后向前挥动。
这时城门打开,唐军骑兵冲了出来,战甲在眼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城楼上响起了进攻的鼓点。
吐蕃军阵形已乱,开始有规律地后撤。
唐军骑兵从城内冲出来,他们并没有追击,只是从两翼展开,在弓箭的掩护下,步军撤入城中。
后撤的吐蕃军脱离了战场垓心,但是阵列并没有凌乱,此时响起一阵号角,全军突然顿住,就像一座山岳。
吐蕃军刚才只不过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起风了,大漠上安静地只能听见风声。
双方都陷入了安静,就像是两头对视的猛虎。
城下出现了一片紫红色。
阵亡士兵的鲜血已经被沙石吮吸,尸体已经被风沙掩盖,刀剑已经失去了光彩。
这种安静实在太可怕。
李琬穿着明光甲,手持佩剑,慢慢从城门的石阶上走了上来。
苏正见前去迎接,李琬站在城楼上,唐军大旗在风中飞扬,他眯着眼睛向前望了一眼,道:“殿下,城中布防已经布置完毕,在城内留有一千人的驻队,随时支援四门。”
李琬道:“你让年轻力壮的男丁负责搬运辎重和运送伤员,不得让他们上城参战。”
“是,殿下。”苏正见看了一眼前方的吐蕃军,神情略显焦急,“敌军休整,同时也在制定攻城作战的计划,殿下,我算的没错的话,敌军不到半个时辰将会攻城,殿下乃万金之躯,还请殿下至将军府指挥大局,城门防务可由末将负责,绝对不会让吐蕃军踏入龟兹城一步。”
“既然吐蕃人都来了,我现在的身份已经不算是秘密了,身为大唐皇子当为大唐国土拼死力战,我的安全你暂且不用顾虑,你只需让军士和百姓知道,我与此城共存亡!”
“殿下…”
“不必多言。”
满满五十车的弓箭已经被八百多名男丁从三个军械库运到了城下,还有两百多名男丁将布沾上羊油用绳子扎起来,还有两百多名男丁不停的将沙袋运至城门。
&nbs
第八十一章 交战[1/2页]